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重点引导孩子们懂得批评也是一种爱,正确对待批评,不断改正错误,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吸引住了.什么是"精彩极了"?什么是"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巴迪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把它比作生活中的两股强风,他努力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正是由  相似文献   

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巴迪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一首诗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父亲对他的诗不满意,皱着眉头评价:"这个糟糕透了!"可母亲却骄傲地说:"这个精彩极了!"为什么同一首诗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我疑惑不解。经过一番认真阅读,细心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需要鼓励,所以母亲对他大加赞赏。而父亲  相似文献   

5.
最近,偶然读到了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原作——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我精彩的糟糕诗作》。我们现在读到的课文是经过编者改编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名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文章,感触很深。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见后不住地赞扬说"精彩  相似文献   

8.
黄桂林 《辽宁教育》2002,(7):101-1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两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相似文献   

10.
围绕同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的断言展开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一种爱。为此,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谈你更欣赏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为了突破课文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其实都是爱,以及这两种爱对作者人生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对待评价的价值观,我精心设计了板书。  相似文献   

12.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和父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让他感悟到了父母的爱.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十分贴近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美文,孩子们非常喜欢。作者巴德·舒尔伯格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细腻而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童年时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则是“糟糕透了”。几年后作者才感觉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成年后也越来越感受到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母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那也是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一篇文章,令我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给母亲看后,母亲说:“精彩极了!”并不断地鼓励他。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给父亲看后,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并说了许多伤他小小的自尊  相似文献   

15.
周玉华 《江西教育》2011,(12):43-43
<正>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变化过程,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审时度势,智慧引领,必定会收获意外的精彩和别样的美丽。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读完后我鼓励学生说:  相似文献   

16.
精彩与糟糕     
赞美和批评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它讲了主人公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 ,母亲说它精彩极了 ,而父亲则说它糟糕透了 ,就是这两句对立的评价浓缩了母亲和父亲对巴迪的爱 ,也极好地帮助了巴迪的成长。“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 ,这些语言都来自于爱 ,当它们交织在一起时 ,就是爱的最终体现了吧 !尽管它们有不同的意义 ,但它们表达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那就是伟大的爱 ,既包括伟大的母爱 ,也包括可敬的父爱。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记得八岁时 ,突然心血来潮要…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写的是:作者八九岁时第一次写诗,母亲给这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最终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8.
师:成年后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记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这些句子。(学生读后,汇报交流)生1: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师: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1:我觉得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既好听,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虽然不好听,不容易接受,但同样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生2:我觉得“精彩极了”是一种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深刻,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经典文本众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具有很强故事性,可读性很强,能够给学生带来思想触动。教师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对习作教学进行深度剖析,对提升片段习作水平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34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其中小学语文课文我最让喜欢读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感人情怀,让我深受启发,它既能让我们在教书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造就大批"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