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作为增敏试剂应用于苯基荧光酮(PF)、香草基荧光酮(VF)和邻羟基萘基荧光酮(β-HNF)对微量和痕量铁、铜、锗、锑、及锡进行光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铜(Ⅱ)与邻羟基萘基荧光酮,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在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Cu(Ⅱ)含量在0~4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组成:Cu(Ⅱ):0-HNF为1:2。研究的新方法应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通过2-羟基-1-萘醛和氨基乙酸形成的Schiff碱与二价铜离子合成新的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与电子光谱研究而表征。其Cu原子形成四配位配合物,分子内中心原子分别形成亚胺的N→Cu,羟基的O-Cu,酚氧原子的O-Cu以及水的配位O→Cu。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四苯并卟啉类配合物Sn(Ⅳ)TP(o-NO2)TBPCl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5.
标题化合物是由2-(4-甲基-2-噻吩亚甲基)-3,5-二羟基苯甲酰腙(MTDH)和乙酸镍在乙醇相中合成,利用紫外与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EI)TA滴定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并对配合物的荧光特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三种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8-羟基喹啉锌(1)(ZnQn),8-羟基喹啉镉(2)(CdQn)和8-羟基喹啉镨(3)(PrQn)。同时对三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且以它们作为发光材料制成器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方法合成了稀土铕(Eu)-丙烯酸(从)-1,10-邻菲略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且不同合成方法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与(CH3COO)2Cu·H2O、Zn(CH3COO)2·H2O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加以优选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和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镉反应合成了具有草酰胺桥联的新型异核配合物[(phen)Cd3(CuL):(H2O)3](SO4)4,其中L配体为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负离子,phen为1,10-邻菲咯啉,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IR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稀土铕(Eu)-丙烯酸(AA)-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丙烯酸、1,10-邻菲咯啉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活性配体丙烯酸的引入为合成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H2TBP,H2TP(o-NO2)TBP的Sn(Ⅳ)和Mn(Ⅲ)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并用Nicholson方法测这了上述配合物的非均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以对氨基苯甲醛、对苯二酚为主要原料,新显色剂2 ,3 ,7三羟基9[4(2 ,5二羟基) 苯偶氮] 苯基荧光酮(APPF) 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鉴定了试剂的结构.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Tween80 存在下,研究了试剂与钨( Ⅵ) 的显色反应光度特性并讨论了胶束增敏的机理.在02 mol/LHCl 介质中,试剂与钨( Ⅵ) 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5 nm 处,混合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2 ×105 L·mol- 1·cm - 1 .钨含量在0 ~032 μg/ml 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拟定分析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钨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Mn(Ⅲ)TP(o-NO_2)TBPCl和Mn(Ⅲ)TBPCl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Mn(Ⅲ)四苯并卟啉类配合物Mn(Ⅲ)TP(o-NO2)TBPCl和Mn(Ⅲ)TBPCl,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9-(3-硝基苯基)-2,3,7-三羟基-4,5-二溴-6-荧光酮(简称DBNPF)与钨的显色反应条件.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HCI介质中,钨与DBNPF生成1:3(M:L)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5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5L·mol-1·cm-1,钨含量在0—9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大多数常见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草酸根桥联的[(VO)3^ⅣCu^Ⅱ]型异四核配合物[(VO)3(C2O4)3L3Cu](ClO4)2,其中L代表2,2'-联吡啶(bpy)和1,10-邻菲咯啉(phen).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VO)3(C2O_4)3(bpy)3Cu](ClO4)2的电化学性质,初步推定两对氧化还原峰是由于VO(IV)离子的电极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二氯二(间戊二酮)合钛(Ⅳ)、间戊二酮合钛(Ⅳ)配合物的的结构、种类及应用进行介绍,并在初步分析其新特征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参考文献合成了N.N'-二(α-羟基苯亚甲基)肼(简记为H2Sala2)及其Co(Ⅱ)的配合物(简记为[Co(Sala2)]·2H2O).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所证实.配合物的载氧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1mol的[Co(Sala2)]·2H2O可吸收约1.33mol的氧气,吸氧量随吸氧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稀土铕、钐(Eu、Sm)氯化物、呋喃甲酸(L)和1,10-邻菲啰琳(phen)为原料,95%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L)_3phen]_2·4H_2O和[Sm(L)_3 phen]_2·5H_2O).通过元素分析仪和热分析仪的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Eu(3+)和Sm(3+)和Sm(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和Sm(3+)和Sm(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和Sm(3+)和Sm(3+)均发射出本身的特征荧光这说明呋喃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两种配体的能量可以有效传递给稀土离子,从而增强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为Ksv=(1.9±0.2)×105 L.mol-1,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