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事实的魅力     
“新闻作”!这是人们对某些文字拙劣作品的~种带有贬意的形容。其实,这里也包含着对新闻写作的某种误解,以为新闻报道就注定是文字干瘪、枯燥和令人乏味的。许多人早就指出,新闻应当也必须是写得引人的,要能够抓住读者,使他们饶有兴趣读下去。胡乔木早在几十年前的那篇(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就要求把新闻写得“立体化”。他说:“你得在你的新闻里,每一次供给他详细的注释,纵断面和横剖面的背景,色、香、昧呼之欲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不错,新闻不是文学创作。新闻不能依靠故事曲折情节的编织,对人物心理的那种充满生观感…  相似文献   

3.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0,(11):46-47
“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所写的事情小.比较平凡,通常不起眼,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之所以常用于新闻写作,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是报道现实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众人瞩目的大人物、大事件,但更多的则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事。那些具有显著性的大事固然需要报道,但更多的有新闻价值的小事同样需要报道,甚至应当倾注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每天都要采发新闻。但对什么是新闻、怎样采写新闻,有些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往往不甚了了。下面,结合自己接触到的三件事,作一些分析。新闻价值判断一次,某部门召开会议,市长在会议快要结束时赶到了会场。会议结束前,他打招呼说,刚才某副市长都讲了,我就不讲了,希望大家贯彻好,落实好。采访这次会议的记者看到市长来了,感到新闻中不能不写市长,于是抢拍了市长的几个镜头,把另一位领导的讲话移花接木到市长头上,编发了新闻。这里暂且不谈这条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仅就新闻价值的判断而言,恐怕是失当的。应当说,市长的这…  相似文献   

7.
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语言写得真实感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一位通讯员,写一个文化不高、朴实憨厚的农民秋后向国家交公粮怎么想的时候,那个农民说:“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我宁肯自己饿着,也要把粮食交给国家。”象这样的话,让人  相似文献   

8.
小言论是活跃在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在新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 然而,许多人感到小言论难写,采用率太低,所以“激流勇退”。诚然,写一篇好的言论,在几百字的篇幅里阐明一种观点,确实比一篇消息下工夫多(这里绝无贬低消息之意),但小言论写作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言论要写得有点色彩。首先要有点理论色彩。这里说的理论,是指用“大道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得出给人以启示的结论。在言论中空讲大道理是作者没有水平的表现。《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过一篇短文《发牢骚和看形势》,其中有两段写得很有特色,文章说: “饭馆里一位朋友乘着酒兴发牢骚,从中央领导讲的某一句话,到李谷一的歌声,从农村‘包’到工厂的‘奖’,统统成为指责对象,压台的一句是——‘今天的大好形势在哪儿?’”  相似文献   

9.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黄荆 《新闻前哨》2002,(12):39-39
如何写好人物的闪光点呢?这当然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可任意套用。但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抓准人物的心理、心声、行为细节,是写好人物闪光点的关键所在。(1)抓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展示人物闪光点的重要手段。这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物倾诉自己的所想;二是由作者客观地叙述人物的所想。前者更能体现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真实感人。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马玉祥的:“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  相似文献   

11.
“集趣”还是“集错”易严可以说,这是一本写得糟糕,编得糟糕,印得糟糕的书。所以,编写者的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就笔下留情吧,但书名还是要说出来的,叫《古今中外广告集趣》。首先说写得糟糕一、解释错误。第1页引《诗缀·氓》的“氓之;抱布贸丝”,解释这里的“...  相似文献   

12.
写人八法     
年来采访和编辑《浙江儿女》专栏的文章多了些,因此对如何写好人物通讯有一些想法和体会。借用写毛笔字有“永字八法”之说,杜撰《写人八法》这样一个题目。写人手法可以有多种多样,不一定就是这里所讲的八法,也肯定不止这里所讲的八法。即兴所撰,正好八条,无非与同行切磋而已。 八法第一是“品”,说白了,就是写人物通讯,首要一条,是要采访思想政治品格高尚的人,并用我们的笔,把他们的崇高品德予以宣传弘扬。我省18家新闻单位联手开辟的《浙江儿女》专栏,是以宣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弘扬“同心干九五,奔向新世纪”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应该说是90年代中国人民经济建设中的一大新事。中央各报均以较大篇幅报道。现就8月21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所发的两则“通车”新闻进行比较,可见新闻,特别是成就、成果性新闻。如何写得言简意赅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两报都为此发了通讯,因此新闻应该将沈大高速公路的情况作一基本介绍,这是新闻应完成的任务。可是光明日报的新闻越俎代庖,大讲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科技进步与科技成就,写了近千字,这就使人看了新闻有不着边际之感。而人民日报的新闻与通讯各司其职,(通讯是过几天后发的,题为《辽东半岛上的新彩带一沈大高速公路建设透视》)新闻紧紧抓住沈大高速公路结构、规模、性能、作用、效益来写,将此公路“最新”、“最长”、“一流”的特点介绍得一清二楚,使人对沈大公  相似文献   

15.
先请学员们把这个概念弄准确,否则,讲的入和听的人就可能想到两岔去。我们说反常的事物有新闻,重点在“有”。因为有,所以就可以去发现、探索、寻求,就可能写出好新闻。但“有”并不是“是”,如果说反常的事物是新闻,把反常的事物同新闻划了等号,那就错了。不仅写不出好新闻,还可能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探讨新闻写作必须采取的认真态度。什么是反常的事物?所谓反常的事物,指的是一些不正常(或者叫失去常态)的事物。这种现象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到处可见。比如气候反常、灾情反常、观念反常、处置反常,等等。这些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报纸进行新闻改革,消息简短了,版面也不象过去那样死板了,很好。可惜的是,这种改革对于通讯、尤其是典型报道,竟有点“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势,还是那么长得怕人。典型报道,绝不能和“长”划等号。不是越长,典型性就越强,就越有说服力。记得我和另一位同志写过一篇三千多字的通讯,送审时曾受到过周总理的赞许。总理说:“人民日报的同志,你们写长的,我们实在怕。今天写得短,我赞成。写东西要引人入胜。当然,典型,写个太短的也不行,写那么五分之二版或半个版就行了。空话少讲,就是要联系实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周总理在这里提出“你们写长的,我们实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闪光点”,就是所写的先进人物显现出的最光彩的一点。抓住“闪光点”是写好新闻人物的重要方面。 “闪光点”越是重要,我们就应当更加审慎地进行选择。应该说,先进人物总是比普通人物的思想觉悟高一些。但是,他们又是生活在普通人物之中的。有着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只看到前者,而看不到后者,把先进人物写得超群出众,不食人间烟火,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在先进人物和普通人物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样,既能体现出先进人物的先进性,又能使先进人物立于普通人物之间,使读者乐于接受,往往达到较好的宣传效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9.
舍哈拉查德每天都从一个人的生平开始讲起,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故事里的人物命运多舛,于是有了《一千零一夜》。记者写新闻.报道的是大千世界、世情百态.笔下同样是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与思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闻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一些,深刻一些,受看一些?我认为,这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一、面向广大读者产品要讲按需生产,组织货源要讲对路。工农兵学商,各方面的人每天都要看报纸,记者写报道,思想上一定要有群众观点,一定要想到读者对象,注意宣传效果。去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上,在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在一些省、市报刊上,我们读到了不少精采的经济报道,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分析这些好的经济报道的特点是,认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