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学生家访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一个有效手段,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根据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概括和总结出“四步四要”家访法,“四步”主要是指完善家庭档案、建立评估与预警机制、进行针对性家访和跟踪反馈;“四要”主要是指要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要与心理疏导同步进行、要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精准资助”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可打通家校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对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4.
张翠云 《文教资料》2009,(34):119-120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阵地.家访是连接这两个教育阵地的行动组带,是教育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观念中的家访.以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为目的.走向一种片面的教育误区.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走向亲近学生、正视学生的成长因素,为我们展示和阐释了一种用心、用爱塑造人的新家访、家教观。  相似文献   

5.
余慧娟 《贵州教育》2010,(11):23-24
“大家访”活动是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以上门走访、电话访谈、短信访谈(家校通)等多样化形式与学生及其家庭进行“零距离”沟通。2009年9月以来。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共有24.8万余名教师参与“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共家访学生107.9万余人次。“大家访”活动作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师德建设,借助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我们编发以下文章。以馈读者。  相似文献   

6.
师德师风如何常讲常新?师德师风教育怎样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上犹二中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新机制,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即每一位教师重点做1名学生的导师,联系9名学生,对家访和谈心交流做了量化要求。这一创新举揩在全校百余名教师中兴起家访热和实践新教育思想的热潮。久违的“家访”“回归”  相似文献   

7.
面临高校规模扩大以后学生整体素质较低问题 ,高校管理部门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如何管理学生、凝聚学生。实践证明 :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 ,是凝聚学生思想的重要思想武器 ;党团组织是团结大学生 ,凝聚大学生的核心 ;培养一支得力的团学干部队伍 ,是凝聚学生的关键 ;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 ,运用各种载体实践“三个代表” ,在实践中发扬创新精神 ,是凝聚学生群体的捷径  相似文献   

8.
家访心得     
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 ,提高民族素质。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 ,是转变、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德、智、体情况 ,除了关注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外 ,我还对学生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在家庭、社会里的表现。笔者在进行家访活动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家访要有计划性多年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使我意识到 ,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是加强理解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 ,因而在辅助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家访前我都制定家访计划…  相似文献   

9.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王叶红 《科教导刊》2023,(19):133-135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是新时代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文章分析了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网络,将家访工作作为长效机制建立并健全;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的情感教育理念和措施;服务育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问题;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建立学校与当地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教育管理工作的对接机制等,从而保证家访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师家访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一条重要的育人渠道。教师家访的优点不仅仅在于教师能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而且在于家访时教师能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人际情感氛围中客观、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其在家庭与社区中所受的影响和进行的活动。有调查显示 ,目前城市学校的教师家访的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告状”式家访是一个重要问题[1]。所谓“告状”式家访是指由于教师不进行常规性的家访 ,而当学生在校犯了过失时进行的突发性家访的戏称。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危害及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一、告状式家访的…  相似文献   

12.
今日家访     
“家访”本来是指教师为取得更多沟通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可在记者采访中发现,现今的“家访”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传统型走访,还出现了e访和手机短信访。“家访”内涵的拓展,让我们看到“家”的传统空间更开阔了,更重要的是它加固了家校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寒假将至,本刊再提“家访”,意在给广大教师多一些思路。也许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家访方式,才是最有效果和最受欢迎的家访。  相似文献   

13.
王琥 《文教资料》2013,(11):170-171
辅导员家访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家访是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加强学生管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辅导员学生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开展新生年级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家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家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家访的教育意义,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启示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蒋德利 《班主任》2023,(12):38-41
<正>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及学生心灵的桥梁,有助于促进家校共育,实现学生健康成长。自从教以来,我一直重视家访工作,精心设计,充足准备,把每一次家访都视作一节精彩的德育课来完成,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的基础上,收获了最佳教育效果。一、有的放矢,知家访的“天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一堂家访课,必须避“虚”求“实”,立足于学生与其家庭的真实情况,知晓家访的“天气”,让家访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家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逐步受到重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深入开展了系列“大家访”活动,成效良好。通过该项活动,使教师与家长近距离沟通学生的成长情况,商讨共同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而促进了学院与家庭联合体的形成,凝聚力量,灵活机动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家访“四忌”宋建栋家访,是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实施个别帮助、因人施教的重要前提;是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条龙式全程教育、全方位督促学生进步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班主任不仅应重视家访、坚持家访,而且还应注意家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家访是一项旨在推进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的补充和延伸,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家访前的准备以及家访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家访工作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成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新领域,是家校合作共赢的良好平台。试以南徐学院为研究案例,重点分析了家访的具体作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创新了原有的家访模式,家访能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的群体效应。同时探讨了家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努力:在家访中未能真正体现构筑情感教育模式,家访形式单一化与机械化;家访活动应该精心设计和精心实施;家访过程是一种人文关怀的重要显现;家访反馈后的信息处理要快。  相似文献   

20.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适时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以同一些家长交流探讨教育中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误解了家访的真正目的,把家访同“告状”联系在一起。学生成绩下降,违反纪律,教师便带着情绪家访,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严加管教。这样的家访,让学生动辄挨骂,甚至遭打。更有甚者,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一个电话,一张纸条,甚至只凭“请家长”三个字,便将教师的家访转化为家长的‘书访”了。这简单的调换,给教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