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位置辐射板的供冷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辐射板布置位置对供冷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对流与辐射耦合的CFD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辐射板位置和室内热源状况下辐射板供冷能力及室内热环境的分布状况;该模拟结果与真实平台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模拟结果表明:当室内热源温度较低时,对流换热量为主导因素,因此应将辐射板放置于侧墙或天花板处;当室内热源温度较高时,辐射板与热源的辐射换热量增大,辐射换热量为主导因素,因此应将辐射板布置在靠近高温热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毛细管-金属板吊顶的采暖特性和节能潜力,构建了毛细管-金属板辐射吊顶采暖系统,实验分析了系统的实际采暖性能和热舒适性,从地源热泵的COP和末端设备的效率探讨了系统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该采暖系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辐射传热占总传热量的62.7%,并且总传热量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的采暖需求.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相比,毛细管-金属板辐射吊顶采暖系统具有预热时间短、供水温度低和采暖能力强的优势.当供水温度为28~33℃时,地源热泵的COP显著提高.当基准温度为5℃时,毛细管金属板辐射吊顶的效率是辐射地板的1.6倍.该新型辐射采暖系统显示出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3.
风机盘管在武钢办公场所使用较为普遍,但在设计时很少考虑独立的新风系统的逆风。这种处理方法使得风机盘管除了承担房间内的热负荷,湿负荷外,还须承担新风荷。没有独立新风系统的风机盘管,仅靠调节水量和风量无法适应室内负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京地区某双层玻璃幕墙建筑在夏季白天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表皮各层和室内温度分布对比实测,分析该建筑的热特性.结果表明:在9.5 h内,房间B在外层通风口打开、内层表皮紧闭、中间遮阳完全启用的情形下,空调系统能耗比房间A在内外层表皮均完全紧闭、无遮阳设施情形下减少21.0%.玻璃幕墙各层表皮和室内各状态点的温度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均受到遮阳状态的显著影响.中间遮阳设施的启用有助于强化热通道的烟囱效应.相较于房间A,房间B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但在所有的测试工况下,双层玻璃幕墙热通道的过热问题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传统相变蓄能辐射地板系统的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相变蓄能辐射地板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夜间利用低谷低价电进行蓄能,并在白天将所蓄的能量提供给用户使用.对双层相变蓄能辐射地板系统在供热和供冷模式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供热和供冷模式下均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相同时间的蓄热过程中,提高供水水温可以提高系统的传热性能,但同时也会降低用户的舒适程度.而当系统蓄热过程结束时,如果不同工况下空气温度相同,则提高供水温度可以减少蓄热时间并保证用户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原理和特点.该系统被应用于镇江西津渡展览馆中,并利用TRNSYS软件对其热舒适度和能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地源热泵-辐射供冷暖复合空调系统在冬季采暖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且无须采用机械通风;在夏季空调运行时,地板辐射和顶板辐射必须配合合理的机械通风,才能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在同样的热舒适度条件下,顶板辐射供冷/暖的全年能耗比地板辐射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传感器的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核心传感元器件受制于人,已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障碍的现状,提出把泄漏同轴电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室内安防入侵检测,在室内形成全方位的防护,使用寿命可达二三十年,实现很低的误报漏报率.在前期研发出室外漏缆周界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研究漏缆用于室内安防的可行性:一是设计新的开槽结构,使仅一墙之隔的邻近房间有人走动时不会触发报警;二是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室内应用时漏缆对信号处理系统的干扰;三是建立电路模型和远场近似解析式研究墙壁直角拐弯处漏缆的传输和辐射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实测和理论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状态下,室内CO2浓度与建筑气密性的关系。设计了窗户密闭和开启的三组建筑气密性工况,在室外环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利用鼓风门法测试了室内的自然通风量,同时测定记录了室内的CO2浓度变化。利用实验结果结合全面通风计算理论,计算了机械通风情况下三组工况室内CO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窗户微微开启(5°)相较房间密闭状态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CO2浓度可下降20%;机械通风情况下可降低10%,同时,对空调耗电量影响较小,运行4.5 h仅相差0.05kW·h。  相似文献   

9.
介绍分户并联智能控制供暖系统设计,系统可分房间控制供暖面积和状态,对室内温度可自行设定,节约热力资源,具有远程控制供暖和报警功能.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功能较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安装,易于推广应用.热量分户单独核算,取暖费的收费趋于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测试了全息传感器的环境温度响应性能,实验测试中光栅衍射谱峰值呈现直观与稳定的温度响应,并发现了衍射谱峰值波长随温度的蓝移现象。测试了在不同温度及湿度条件下的平均折射率,证实了波长蓝移的主要诱因。实验结果为深入分析传感器的传感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同时为全息传感器的实用化提供了重要环境响应参数。在显著传感现象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全息光学装置科技前沿发展现状与最新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