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社会因素与文化语境是语言翻译活动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沟通中,要特别注意社会因素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途径的国际旅游,同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文化差异对旅游有着重大影响,而文化差异是由各个民族在不同环境和地区中,在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本文试图分析中西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交际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育”是在应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而诞生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英语及相关文化的双语人才,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文化教育,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理解。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给双语教育带来了很多难题。而在双语活动课程中开展中西文化间的跨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相对的文化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正确看待两种文化的态度,是解决双语跨文化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一、树立相对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交流产生于理解。在双语活动课程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也曾遇到过挫折。尤其是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人们对思想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把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提到了必要的高度。一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和指导规范行为的心理机制。价值观一般包含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文化心理观念。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必须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人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从社会关系之中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人生观。与人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进行交际时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的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内容也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而这里的文化又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交际行为是文化和社会行为,它必然发生在社会中,并受社会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因而人…  相似文献   

6.
张婷婷 《时代教育》2010,(1):288-288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除了语言方面的障碍,另外一种阻碍交流的因素—非语言行为也日益凸显出来。非语言行为也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谈话者通过:身势语、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接触和人体距离等,这些无声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态度。为了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者必须很好的掌握这些非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越发凸显重要性。Chen和Starosta(2000)指出全球化不仅要求文化多样性的融合,同时应反映人们发展自我文化的需要。拉里·萨默瓦(Larry,A.Samovar,2000:253)等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鉴于文化多样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人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理性认识及自主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新时代;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理应坚持文化自觉;在对文化的自觉比较与反思中,我们应坚持走好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戴春花 《考试周刊》2008,(52):131-133
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认识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哲学角度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根源,然后论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论跨文化教学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及深层缘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冲突主要是指来自不同国家的两种或者几种异质文化之间由于不一致、不和谐而产生的显性或隐性的对抗。以生成和读解的意义对象作为分类的标准,跨文化冲突有三种类型,即对象型冲突、关系型冲突以及活动型冲突。各文化之间内在的差异以及各文化按照自身的文化属性表达的目的性行为构成了跨文化冲突的内在根源。文化作为人们共享的意义体系,其核心表现为价值观。"人的本性、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空间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与跨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这几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李鹏  王博  赵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125-126,128
在当前职业教育一直关注于高职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反思理论无疑为此项工作开展开辟了新思路。反思的意义在于它是有效连接学校理论与工作实践的桥梁;反思的发展特征说明它是可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反思过程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建构过程,遵循4个阶段的循环过程而不断往复前进;反思实践共同体则提出借助团体的思考与判断来反思自己的工作行为,将自我内部对话转变为社会性实践。高职院校应当在学校中贯彻反思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Reflec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eacher education, yet its elusive boundaries make it difficult to define and teach. Examining the various facets of reflection with respect to teaching clarifies the concept, making it more accessible to 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ing to reflect on their practi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ose facets and provides a typology designed to guide teacher educators in teaching reflection to pre-ser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5.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构建了“反思型”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新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强调合作与信任,重视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张运用多种反思手段,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新教师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是教学反思的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个体方面:要重构教育教学及反思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重视教学反思中的情感体验,积极交流教学反思成果。在组织机构方面:要革新教研组功能,营造教研组反思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学校打造为支持教师反思的最佳场所;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结合实际为教师反思提供支持;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专业方式的一部分。"教育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其反思意识、行为、能力、意志、水平的程度是教师专业发展差异性的试金石。基于反思的必要与重要,就反思的内涵与理解、反思的意义与作用、反思的途径与方式、反思的困乏与解惑、反思的类型与内容加以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地方戏曲根植于地方土壤,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文章通过对地方戏剧岑溪牛娘戏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探讨,得知它不仅具有教育人、规范人的行为和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作用,还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岑溪牛娘戏这类地方戏曲的深入发掘,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促进民俗文化认同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助于引起社会对地方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以至于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新媒体宣传和推广成为时下文化符号群体生存的不二法则。冼夫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以来被多数人所追捧,但传统语境下的冼夫人文化在传播策略上逐渐与当前人们的阅读习惯、信仰形式、传播行为出现脱节。地方政府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冼夫人文化传播的速度、扩大冼夫人文化的影响力度,使其更好地走向大众化、民俗化,实现更多的人群覆盖。  相似文献   

20.
语言同文化呈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英语和汉语因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植根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折射出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给颜色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下,英汉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从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入手,分析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了解颜色词翻译中的"变色"现象,即变为"无色"、"它色"和"它意",并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更生动形象的说明翻译中的"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