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即公元四世紀从罗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罗馬帝国”。当时罗馬帝国旧都罗馬已丧失了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作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建立新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是为东罗馬帝国之始。由于新都建立在公元前七世紀墨加拉人的殖民地拜占廷的原址上,因而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人称埃及以西地区为"马格里布",今指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内的北非地区.这里的古老居民是柏柏尔人.约在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最先在此建立起一个显赫一时的迦太基国家(左上图).这里有高耸的灯塔和建造十分考究的港口,是古代地中海最大的舰队的停泊处.柏柏尔人为了抵御迦太基的掠夺,在迦太基的西部和东南部兴起了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柏柏尔人王国.右上第2图是建于公元前200年的努米底亚国王的陵墓,今天仍屹立在突尼斯的杜加.柏柏尔人的反抗削弱了迦太基的统治,但他们起义的成果为罗马人所利用.公元前264-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右中图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趁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主力军深入意大利之机,直接围攻迦太基的喀他基那城堡的情景,迦太基此后节节失败.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罗马军队夷为平地,左中图为迦太基废墟.  相似文献   

3.
加缪对阿尔及利亚危机、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与宗主国法国的关系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以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为界,经历了三个阶段:他在第一阶段坚信阿拉伯穆斯林与法国移民者能够和谐相处,呼吁殖民当局保护穆斯林的合法权益:20世纪40年代,他既关注阿拉伯的利益,又保护法国的利益不受损失,认为推行法国民主法制是解决之道;50年代,他既反对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又憎恶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恐怖行动,提出建立“法兰西—阿拉伯联合体”,遭到来自双方的批判,他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都是孤独的来客、“局外人”、流亡者。《流亡与独立王国》反映了其此时期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正>1830年法国借口"扇子事件"向阿尔及利亚发难,随后阿尔及利亚经历了长达132年(1830—1962年)的法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的法国殖民对现代阿尔及利亚女性地位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阿拉伯妇女的枷锁,间接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在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之前,阿国的妇女跟广大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妇女一样,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下,社会普遍认同:女人的作用就是生孩子以及照顾丈夫生活起居;  相似文献   

5.
匈奴——公元前三世紀——前二世紀,匈奴分布在河套、阴山以北一带广大地区。最盛的时代,东曾达朝鮮边界,西拓地到西域边界,北面到貝加尔湖附近,南面完全占領河套。公元前133—119年之間、汉帝国与匈奴之間,經过三次战爭,把匈奴約束在河套、阴山以北广大沙漠地区。一世紀中期,匈奴連年发生旱灾和蝗灾,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內部又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服从东汉政府,迁入县城內居住,北匈奴向西迁移。南匈奴內迁居在河套以南,山西北部一帶,三国时代曹操为更好的統治他們,把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居在今山西的汾阳,祁、隰、忻、文水等五县之地。总数約有数十万人。汉族統治阶級对內外的各族人民,一貫施以殘酷的剝削与压迫、到西晋惠帝时代(290—306),严重程度无以复加,并且西晋统治阶級內部发生争夺战,更加深  相似文献   

6.
青锋 《特区教育》2009,(4):30-33
古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7.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反帝反殖斗争传统的北非国家。它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一八三○年法国开始入侵阿尔及利亚,一九○五年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一个多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英勇的斗争,先后爆发武装起义达五十次。最后经过七年多坚持武装斗争,直至一九六二年才正式宣告独立。早在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阿尔及利亚的教育事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法国殖民统治时期,阿尔及利亚的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级学校全部采用法国的学制和教材。阿尔及利亚儿童在刚走进小学大门上第一堂语文课时被迫重复念着:“我们的祖先是高卢人。”(注:高卢人是法国人的祖先,而柏伯人才是阿尔及利亚人的祖先。)规定法语作为  相似文献   

8.
1954—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战争,使阿尔及利亚在经历了130多年的法国殖民统治之后最终获得独立。阿尔及利亚战争对战后非殖民化、民族主义和第三世界等世界当代史诸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阿尔及利亚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欧美学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世纪,佩特拉是那巴特亚王国的首都,那巴特亚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凿岩为城,建立了首都佩特拉。那时,佩特拉越阿拉伯谷地向西直通地中海港口,是阿拉伯商队东西贸易的隘口,城市日渐繁荣,国力大增,成为中东一个强悍的国家。由于佩特拉易守难攻,惟一的入口  相似文献   

10.
饮食小史     
●面包是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人首先制造的。 ●咖啡是11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首先饮用的,16世纪才传人欧洲。 ●啤酒是公元前4000年由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方的人用麦芽酿造而成。  相似文献   

11.
柏柏尔人作为北非的土著居民,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外来侵略者,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在与阿拉伯人的融合中逐渐完成伊斯兰教化,柏柏尔人族群认同出现变化。后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政策尽量抑制柏柏尔人的身份并且限制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这使得柏柏尔人的身份认同再一次出现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作家,加缪的创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流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帝国意识,其小说《局外人》通过描写处于统治地位的欧裔白人与被言说、被殖民的阿拉伯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在主人与局外人之间透漏出固有的帝国意识。  相似文献   

13.
現在土耳其只占有小亚細亚全部,阿尔美尼亚西部和巴尔干半島东北沿馬尔馬拉海的一角,①这是十六世紀末地跨欧亚非三洲洋洋大帝国的殘形。当时有二十个不同的种族,有三千万以上的人口,左右着欧亚非三洲国际局勢。奥斯曼士耳其人在十三世紀中,侵入小亚細亚只有420帳,②人数很少,他們是封建游牧民族,吸收了塞尔柱土耳其人,团結了伊斯兰教徒創立了强大的軍队,掠夺人民,兼并邻国,在各社会經济基础上經三百余年建立起一个龐大的封建軍事联盟大帝国。至十六世紀末,侵略战爭开始失敗,苏丹和封建主加强对农民和異教徒的压迫与剝削。十七世紀发生不断的广泛的人民起义,土耳其人即加强以苏丹为首的封建专制統治机构鎮压人民;封建主割据势力也逐漸滋长。到十八世紀以后,俄罗斯支援土耳其帝国中被征服人民的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4.
問題解答     
问:高盧人内侵的结果是被打回去的呢还是如新编世界史上所载被一千磅黄金買回去的? (江蘇(?)飛) 答:公元前四世纪初高盧人侵(?)罗马的经过是这样的:高盧人自波河流域侵入伊达拉里亚,直达第伯河下流。在阿利亚河畔打敗了罗馬的军队。罗马的殘餘軍隊避入维愛城中。公元前三九○年,高盧人佔領了羅馬城,大肆焚燒和屠杀。只有一小队罗馬青年在馬可·曼利阿的领導下,堅守罗马的衛城——卡匹托來那。高盧人围攻卡匹托來那达數个月之久。某夜,高慮人攀登卡匹托來那的險峻的斜坡,準备偷袭罗马人。但是驚動卡匹托來那朱諾廟中所养的鹅。鵝突然叫起來了,把罗马人从梦中驚醒,打退了高盧人的偷袭。高盧人因久(?)卡匹托來那不下,乃允許取得一千斤黄金退出罗馬(罗马每斤合三二七格兰姆)。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是北非阿拉伯国家中的一员,北濒地中海,东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埃及地区,南与苏丹、法属赤道非洲和法属西非洲接壤,西部和西北部是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利比亚的面积为一百七十六万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一十万,主要是阿拉伯人.利比亚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封建制度、甚至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因素.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他们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沙漠中的绿洲.全国可耕土地大部为当地封建主(地主和部落族长)和殖民者占有.重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起十年以前,1952年6月,英国一位年青的学者文特里斯(1922—1956),把迈锡尼文字线文B译读成功,因之迈锡尼时代的希腊居民是希腊语人,巳经确定无疑了。线文B时代的文化到公元前十二世纪左右结束,后来的希腊文字是开始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的字母文字。在线文B和字母文字之间的三、四个世纪,考古学上属于青铜时代末和铁器时代初,所谓“残余迈锡尼”(Sub-Mycen-aean)和“原始几何陶”以及“几何陶”时代。  相似文献   

17.
雅克·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生于阿尔及利亚。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年-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60年代成为《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8.
本刊八月号上已將世界古代史部分的一些意见,扼要叙述。茲对中世紀史部分,再提出一些意見,以供教师在授課时的参考,是否妥当,尚希指正。第五編中世早期封建制度的建立第一章日耳曼族和它在西欧建立的国家 1.“日耳曼族的社会制度”一节中,应指明蛮族入侵的原因:①日耳曼人本身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又以日耳曼人阶級分化加强,貴族与民兵掠夺土地与战利品的野心日熾,垂涎罗馬城市的富庶,故率領蛮族部落,蜂涌入侵广大的罗馬帝国領土。②由于罗馬帝国奴隶制度的崩潰,和奴隶、隶农的不断起义,摧毁了罗馬帝国的实力。自三世紀至五世紀形成不可遏止蛮族入侵与奴隶起义的洪流,促使西罗馬帝国灭亡。  相似文献   

19.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Fibonacci,Leonardo Bigollo,1175—1250年),意大利数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斐波那契数,并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的人.斐波那契出生在比萨,早年跟随经商的父亲到过北非的布日伊(现阿尔及利亚东部港口贝贾亚),在那里接受了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学习研究数学教育.随后他还到过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法国的普  相似文献   

20.
一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封建國家一如法蘭西,乃從查理曼帝国分离而來。組成德意志国家者最初为:土瓦本、佛兰哥尼亞、撒克遜和巴伐利亞等四個公爵領地和美因斯、瓦姆斯和斯拜亞三大主教管區。在墨森條約之後又併入了洛林公领地。德意志國家所在之地區,由於受到罗馬文化,特別是私有制影響較弱,因此保留着更多的農村公社以及由此而來的組織在公社內部的自由農民的相對的穩定性,使其封建化的過程较诸從同一查理曼帝国分離出來的法蘭西和意大利遠為遲緩。但是到十世紀以後封建化的進程已经十分明顯,農村公社已逐漸解體了。到十一世紀之後基本上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封建化的部落諸侯與封建化了的國王官吏成为最大的封建领主——公爵和伯爵。土地較少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