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样滑冰的跳跃动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刃类型跳(单足起跳)和点冰类型跳(双足起跳)。上述两类跳跃完全主宰了花样滑冰自由滑的全部跳跃内容。根据每年世界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的情况看出,点冰类型跳在自由滑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它对提高全套自由滑的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取胜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三周跳中,尤其是后外点冰三周跳,几乎是每名运动员在自由滑比赛中所必做的动作。例如:在1978年世界男子单人滑比赛中,共完成了60个三周跳,其中有24个后外点冰三周跳,占三周跳总数的40%。在女子  相似文献   

2.
在1984年第十四届冬季奥运会越野滑雪比赛中,欧洲运动员在个别线路上使用过蹬冰式滑行技术,人们称之为欧洲新式越野滑雪技术.这种技术动作在亚洲刚开始引起重视.苏联由于没掌握蹬冰式滑行技术,在奥运会上失去了很多奖牌. 1984年12月,奥地利越野滑雪教练员来华讲学时传授过这种技术,但仍未引起我们的重视。1985年1月,教练员梁新安、运动员唐玉琴、宋士纪代表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前夕到奥地利训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冰蹴球的历史渊源、历史传承、游戏规则、运动特点等展开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冰蹴球游戏主要从"踢盖火"游戏和"踢冰核儿"游戏演变而来;(2)冰蹴球的游戏规则主要包括两种规则,即方形场地规则、条形场地规则;(3)冰蹴球具有"场地不大,天圆地方;易学易懂,益智健身;老少皆宜,安全有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蹬冰式滑行技术在滑雪运动中大受欢迎.塑料雪板和蹬冰式滑行新技术的应用,使滑雪运动出现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头几年蹬冰式滑行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可是,1982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优秀滑雪选手部分地采用了半蹬冰式滑行技术,结果超过了苏联选手.近年来,特别是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然后是1985年世界锦标赛和1986年世界杯的决赛,国外的一些优秀选手大量地采用了蹬冰式滑行技术,我国运动员的成绩被挤到了第二位.  相似文献   

5.
速度滑冰运动产生速度的动力来自于蹬冰,蹬冰技术是速度滑冰的核心技术.什么样的蹬冰技术才能使蹬冰产生最大效率,经过速滑界很多人的实践、研究和总结,提出最佳蹬冰技术应该是充分利用体重进行蹬冰,蹬冰方向向侧,利用倾倒加大蹬冰力量,蹬冰发力时机要早等等.怎样才能掌握速滑最佳蹬冰技术,掌握早蹬冰技术和其关键技术环节,是速滑项目重要的致胜因素.探讨了早蹬冰的涵义、意义,早蹬冰的关键技术、时机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和世界一些优秀选手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用国际先进的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我国运动员高松和张民完成后外点冰跳动作进行了解析,比较分析了他们和完成同样跳跃动作的国外优秀选手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结论为落冰时支撑腿角度较小,重心偏低,虽有利于稳定但不利于重心速度的缓冲;落冰缓冲阶段冰刀侧向受力过大,使滑行不圆滑。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验、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冰上课整理活动时促进学生身体疲劳恢复,提高学生学习冰上课兴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活动顺序、内容、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ACCC)是一种节能型输电线路用导线,具有耐高温、重量轻、强度大、低线损、弛度小、耐腐蚀等特点,本文结合固安刘家园-柏村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研究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分析"匼河背冰"活动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结合实际解读"匼河背冰"的体育文化价值,使人们了解"匼河背冰"的起源,认识到"匼河背冰"的健身娱乐价值及独特的文化特征.研究表明,"匼河背冰"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弘扬正气等社会价值.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性、观赏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我国速度滑冰的整体水平,为项目发展储备充足的后备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正式提出"轮转冰"项目,项目一经提出就卓有成效.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轮转冰"项目在实施上遇到了阻力.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开展"轮转冰"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扶持合力降低上冰成本,积极推动轮滑俱乐部贯彻实施"轮转冰"项目,建立科学有效的"轮转冰"训练体系等一系列对策,从而使"轮转冰"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为速度滑冰项目源源不断的输送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水平花样滑冰选手难新跳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参加2003、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男女单人滑运动员的跳跃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在使用艾利尔技术分析软件对有效跳跃动作进行解析的基础上,结合跳跃技术动作的原理,得到以下结论a.水平速度是完成跳跃动作和保证质量的根源;b.起跳时间和角度是完成跳跃动作的关键;c.空停时间和高度是完成跳跃动作的基本条件;d.落冰的角度和重心是完成跳跃动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结冰期长,冬季适宜开展冰上体育课.在正常情况下,每周两节,一学期可以上八周左右的冰上课.冰上教材各地基本一致,都是速度滑冰,而且从小学到中学速滑教材也基本一样,包括滑跑姿势、蹬冰、摆臂、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停刀的教学.由于低年到高年冰上课内容年年如此,所以学生对冰上课不感兴趣.第一周上  相似文献   

13.
在速度滑冰中,成绩与运动员每次蹬冰所产生的功量和蹬冰的频率乘积有关。运动员每次蹬冰所做的功取决于与滑行方向垂直的蹬冰力的分力。通过对三个受过训练的速滑运动员测试,测定他们在不同速度时的蹬冰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速度时,最大的蹬冰力与平均蹬冰力并不改变。而且速度越大,蹬冰时间越短。由此可见,速滑运动员并不是通过改变蹬冰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改变蹬冰时间来调节速度。蹬冰力——时间曲线的图形形状取决于蹬冰技术,并且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的曲线形状也有区别。速度滑冰的成绩与运动员用于克服空气和冰面摩擦阻力的外功P。密切相关(Ingen Schenau)。外功P。等于每次蹬冰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山火事故在输电线路事故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就江西省而言,五年以来,因输电线路因山火原因造成线路跳闸就多达74次.随着春冬季耕种烧荒增多,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冬至等民俗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焚纸祭祖风气日益盛行,山火引发线路跳闸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分析输电线路山火事故的特点及原因,总结相关防山火工作经验和教训,梳理出有效的防山火对策与建议,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教学中,常见到初学滑冰者用冰刀的内刃或外刃站立,或用一外刃一内刃站立.在两腿做蹬冰动作滑进时,不是向身体的侧方蹬冰,而是向后侧方蹬冰,刀尖扒冰,骑着身体重心做蹬冰动作.产生原因:一、教师在教学时,对初学者所做的技术动作要求不严格,第一堂冰上课就没有严格要求其用刀的正刃(平刃)站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的擦冰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通过大强度的擦冰能够使冰面温度提高1.5℃~2.4℃,产热1031-1821kj,擦冰对冰面升温及产热低于世界高水平男子冰壶运动员;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营垒前擦冰能力强于营垒内擦冰能力;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连续擦冰能力弱,连续擦冰有效性下降明显;且从整体情况上来看,长期的冰壶训练对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迷走神经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以上研究,希望找出我国优秀男子冰壶运动员擦冰的具体特征及提高其擦冰有效性的途径方法,进而提高我国男子冰壶运动员的擦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校从82年开始,冰上课教学实行45分钟一节课,每周上两节,经过两冬的实践,我们认为45分钟一节冰上课比两节连上90分钟教学效果好.一、能够防止冻伤目前中小学冰上课换鞋都在室外,手脚暴露在外边容易受冻.45分钟冰上课换鞋次数少,减少手脚受冻机会,又由于上冰时间短,脚不易受冻.据几年来冰上课冻伤统计,80年和81年,连上90分钟冰上课,冻伤率分别为2.5%和2%,而82年和83年改为45分钟一节冰上课,冻伤率为0.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由自然灾害、覆冰、风振等引起的倒塔、断线事故逐年增多,而输电塔在线路总投资中约占40豫左右,并且输电塔的构造复杂,以致于在输电线路的抢修过程中,倒塔重建的花费和困难最多。本文基于过载保护金具的思想,利用安全销、碗头挂板和联板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安全销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弯矩对安全销的破坏起主要作用的结论;最后对安全销的尺寸设计进行了分析及建议。本文的研究完善了输电线路防灾减灾金具的设计,对输电线路过载保护金具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比实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冰上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运用体能的超量恢复原理和抓住滑行技术的关键环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冰上课的教学质量.提高踝关节力量是第一关键因素;区别走路的用力方式与滑行时用力方式是第二关键因素.抓住教学的这两个关键因素能有效地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创意灵感在冬季开展抽冰尜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所用的冰尜,都是铁皮冰尜,价格便宜,但非常轻,抽打的力量稍大一点就会被抽打得很远,抽尜课变成了追尜课。市场也有白钢冰尜和木质冰尜质地较重,但价格较贵,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器材购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为解决学生的冰尜问题,通过反复研究、实践,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