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体”、“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裁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学鉴赏教学论的角度对夏丐尊的语文教学论作阐释性的梳理还原:1、夏丐尊对“文学”和“文学鉴赏教学构成”的界定,2、夏丐尊“玩味形式”的文学鉴赏意念,3、夏丐尊教学论的项目设置情况,4、对夏丐尊教学论的简要评价.文学鉴赏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依据笔者的考察,是“多元并存”的.在多元视野背景下,采纳夏丐尊系统的教学论,在当今,仍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5.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作为文章,律度当世”的“一代文宗”,而韩愈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之扛鼎人物.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提出“韩愈学独孤及之文当必有据”一说.分别从此论的文献信息来源、萧李文学集团的联系、独孤及与韩愈诗文创造内容和风格的沿袭以及中原地域人文精神的传承诸方面来考察此论.  相似文献   

6.
可用“一点二论”说来描述建国初期的形象特征论.“一点”即“形象是人生的图画”,这是建国初形象特征论的核心基点.其中“图画”暗示了形象的方式手段,即文学中的“图画”是借助语言建构而成的.而“人生”二字则点明了形象的目的.因此,形象由语言建构而成、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这“二论”又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形象是人生的图画”.而这亦是建国初形象特征论的大体概貌.而且,通过“一点二论”说的描述可看出建国初形象特征论如何对文学形象进行政治化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的米勒文学终结论,并未宣布文学的终结,且米勒所说的“文学”并不等同于国内反驳者口中的“文学”。而诸种文学终结论,都只不过是文学场域内集团斗争的产物,它们不但不能真的宣布文学终结,还是文学仍然存在和发展着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文学本体”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文学作品有关的作家、思想、社会环境;二是指创作的存在方式,即文学的艺术形式.前者称作“文学他律论”或叫“文学人本论”;后者称为“文学自律论”,或称“文学文本论”.  相似文献   

9.
再现、表现与创造文艺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对此争论了两千余年。单纯的“再现”论或“表现”论均有其片面性,那么“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论呢?从一定的角度着眼,这种观点是无可非议的,比较全面的。因此,不乏持此论的书籍文章。不过,要进一步探究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的特殊本质,更准确、深刻的提法应当是:文艺是人的审美创造。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而从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人类的创造物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又都是创造。但在文学中,再现、表现、创造是既互相联系,也互有区别的三个美学概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学”是一切文字著作,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训诂学方面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的文化渊源,并与西方古今文学特征论一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从1905-1907年,王国维撰写和译编了一系列文学,文艺鉴赏和美学论文,提出了“写人生”“古雅说”,“游戏论”等三大论说,其侧重虽有不同却有其内在一致的美学精神,这就是鄙弃汲汲于功利,反对“BuZui的文学”,试图化合“中西”,呼唤创造入世界文学之林的中国之“大文学”。  相似文献   

12.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13.
重读一百年前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更能看出其独具一格、卓尔不群.作者不是以某种“主义”而是以“全义”的视阈,以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的三重角色,从(F+f)的“文学公式”出发,以“焦点意识”、“幻惑”、“文学语法”、“暗示”、“渐进推移”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范畴为中心,以18-19世纪英国文学原著为主要例证,阐述了文学构成论、文学特性论、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论、文学修辞论、文学推移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写成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概论著作,对今天的中国文论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七十多年前出版的张我军译本错译甚多,在译本严重老化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加以重译.  相似文献   

14.
苏叶散文的文体内质突破、超越了一般“抒情散文”的单一情感层面,而开掘、突进到写人的“性灵”、“。心灵”和“生命体验”层面。其文体形式则实现了“文学趣味性”对“政治抒情性”的超越,“,心灵话语模式”对“主题话语模式”的超越,“感觉描述”对“以形写神”的超越,并突’“形式载体论”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典型论的重要命题。考察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不应简单地把形象和时代特征相对应,不应该仅在这样的关系中考察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应该把文学形象和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在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去创造典型,去认识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整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主义文学在审美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审美观念上的化美为丑,执意要创造一种“对抗美学”即丑学;创作原则上的注重表现,特别强调主观心灵,主观自我的表现;创作手法上的反传统而重创新,反客观而重内向性,反内容决定论而重“形式即内容”论。  相似文献   

17.
百年现代语文教育的主流范式,就是语文教育本体的“工具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或可称“实用论”、“应试论”、“应世论”),语文教学实践的“阅读本位论”、“以读带写论”(或可称“阅读基础论”、“阅读决定论”、“吸收本位论”),综合起来,可称为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的“实用吸收”型范式。现代语文教育的一切现象、成就与问题,皆由此衍生。如重功利轻人文,重实用轻文学,重训练轻积累,重占有轻体验,重技能轻素养,重知识应用轻生命感悟,重语言轻言语,重机械记忆轻应用能力,重读轻写,重解释轻创造,重吸收轻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文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百年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根本。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在于其由语言来改变现实的入思理路特异。因此,以语言变革为突破口而引起整个社会现实的改造,进而创造一种崭新的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生活新桃源,这才是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独特面向。这也正是瞿秋白“文腔革命论”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创造想象力⊙雷生友⊙一位优秀的文学艺术家立足于生活的沃土,飞腾起想象的彩翼,给文学艺术宝库创造了光芒灼灼的瑰宝。而一位思维敏捷、学识精博、想象力丰富的历史教师,能把学生带进历史殿堂,“仿佛亲身经历了他们所描述的事物之实实在在的可触觉的情景”。法国作...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