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12):F0003-F0003
在两圆球电极之间,点燃一支蜡烛,火焰在没有气流的影响下是竖直向上的。当两圆球电极上通有高压直流电(几千到几万伏特),电压低时火焰产生分岔现象,若把电压提高到几万伏时,两圆球电极间开始出现火花放电。空气本来不导电,后来由于火焰使高电压之间空气容易被击穿,是火焰的离子产生了导电现象。  相似文献   

2.
进行甲烷制取和燃烧实验,所得火焰颜色通常带黄,而不是希望看到的淡蓝色。黄焰的出现,表明教材所示实验方法尚有待改进完善,有人认为出现黄焰的原因是丙酮蒸气影响和纳玻璃干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影响火焰颜色因素的探究1.甲烷不完全燃烧时焰色变黄[实验1]收集纯净甲烷于贮气瓶内,在导管上连接φ—7mm的玻璃管。打开活塞快速排气,在玻璃管口点燃,火焰呈黄色;如减慢排气速度,则可得淡蓝色火焰。显然,纯净的甲烷只有在完全燃烧时火焰才呈现淡蓝色,如果气体流速过快,部分甲烷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在高温下放光,使焰色变黄2.钠玻…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里经常要点燃镁条(镁带)来做实验.过去是用砂纸或小刀把镁条打亮或刮亮,然后用钳摄住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需时较长,特别是冬季点燃时间更长.有些实验用酒精灯点燃镁条不方便或根本不  相似文献   

4.
二、实验操作 把3克无水CH_3COONa、2克片状NaOH和2克Fe_2O_3在研钵中研磨均匀,将混合物放入大试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用酒精灯加热混和物,约2分钟就产生大量甲烷气体,点燃甲烷气体,火焰高达4厘米。  相似文献   

5.
截取一段旧竹管.内径2cm,长6cm,一端保留竹节,另一端为开口状。将带导管的胶塞插入竹管开口的一端,拧紧,如图1a。在使用前要对装置测试,将玻璃导管的下端插入水中,如果玻璃管内的水位极缓慢上升,则表示竹筒的透气良好,可使用;如果该水位迅速上升,则表示装置漏气;如果该水位不升,则表示筒无透气性,可将它放在火焰上灼烧至外皮发焦后再试。然后组装成如图1b仪器。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打开活塞F,在瓶外将氢气点燃,小心而快速地将导管伸过三口瓶内,使氢气在玻璃管D内燃烧。2.滴入全部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可见氯气在三口瓶内弥漫.旋转点火导管,使火苗离开玻璃管,并略加快氢气的排放速度,可观察到醒目的苍白色火焰,同时湿棉球旁出现飘动的白色雾带。3.由分液漏斗注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氯化氢气体和余氯。三、实验分析1.从氯气产生到实验结束。整个装置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故氯气和氯化氢…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初中化学课文指出:“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紧接着下面又注释:“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火焰稍带黄色”。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往往要验证某些气体的可燃性,观察其火焰的焰色.但点燃气体时,由于不慎会引起爆炸伤人事故.如有一“安全点燃装置”则可放心点燃和观察了.我们制作的安全点燃装置,已经点燃过氢气,一氧化碳和乙炔等可燃性气体,甚至故意把氢气和氧气混合通进这个安全点燃装置点燃时,产生的爆炸也是安全的.用这个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化学上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与老教材相比有较大改变,现象更明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观察。但教师的操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简单。由于要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生成的P2O5会污染空气,进一步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生成偏磷酸,会危害师生健康。又由于红磷是点燃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而橡胶塞与导管连接着,要快速完成该操作并不是很方便,稍有不慎,就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准确性降低,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与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对该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实验的改进于魁生,关音(吉林市毓文中学132011)用蜡烛火焰作为物体,研究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各种情况,有很多的弊端:l.由于烛光不强,想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在暗室进行实验,挡上窗帘,室内通风不好,影响师生健康.2.蜡烛点燃后,弄...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了将小波图像处理方法运用于微重力燃烧实验, 通过对预混V形火焰的动态图像的分析处理, 提取有关燃烧火焰的结构及其变化信息, 实现了利用火焰连续的动态图像研究火焰结构和不稳定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易做安全效果明显的氢氧爆鸣实验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学刘金城氢气点燃的爆鸣实验是难做的演示实验,也是教师怕做的演示实验。课文中收集氢气的装置,点燃小孔在容器正上方,点燃时手不及时拿开易伤人、伤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氢气湿度大,不容易点燃;用向下排空气集气...  相似文献   

14.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改进方法常见于各种期刊。从这些改进装置和改进方法中我获得了两点重要信息,即在这个实验中:①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能够达到反应需要的温度。②反应中液态水与灼热的铁相遇就会导致试管炸裂。因此,只要反应中能控制液态水不在火焰直接加热部位出现,就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火焰效果的参数,从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环境效果,并对其参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原理该喷灯正常工作时,燃烧管吸收的热量从上到下传给内热式酒精气化管,气化包裹在气化管外面纱布上的酒精,产生的酒精蒸气通过气化管上小孔进入气化管内,再通过气化管上喷嘴进入燃烧管,混入空气后猛烈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点燃该喷灯预热时又用火柴直接点燃预热...  相似文献   

18.
1设计意图 如何把物质的性质更简单明确有趣地探究出来,是很多编者和教师时常考虑的问题,也是学生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内容。沪科版教材在让学生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大多使用实验室里和生活中最常见的器材和物品,尽量避免使用性能专一不常用的器材,以便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更顺利地开展下去,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快速健康成长。但沪科版和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初始温度为400 K,初始压力为0.1 MPa,当量比为0.7~1.6实验条件下,采用定容燃烧弹法研究了乙醇和含有50%(体积分数)氢气的乙醇混合气燃料的燃烧特性,对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层流燃烧速度、火焰厚度和马克斯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添加氢气可以有效降低乙...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本文例谈了时间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影响。(1)时间,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化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实验操作: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其两端变黑,从而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如果时间短于1s,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