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通讯》2006,(6):I0006-I0010
角的平分线 学习提示 i.角平分线的两种定义 (1)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2)角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角的平分线有两个重要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知识梳理 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章时,我们应熟练掌握有关内容的主要性质: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的导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陈天金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意识和创造性为目标,学生的自学实践是主要的,但是,教师的辅导也显得很重要,具体到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怎样辅导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用“问题”导...  相似文献   

5.
在特殊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大家普遍注意到我们过去课程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另一个是创造性不够,造成的原因有认识、课程、教材等方面的因素。但仔细想想,我们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又如何呢?我们师范院校培养的特殊教育未来教师在这方面有没有问题呢?可以不客气地说,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一要提倡,二要鼓励,三要引导,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学生质疑后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解疑呢?笔曾连续听过一些安排质疑环节的课,发现质疑后的解疑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关于角平分线有如下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灵活运用上面这两个性质.可以简便地解决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解题时会出现思维惯性,掉进考虑不全的陷阱.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通过引导,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本文以《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教学为载体,介绍两则不同的教学案例,其中的课堂处理充分体现了老师昭昭,才能使学生昭昭.一、两则不同处理方式的教案第一位教师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出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让学生说出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到角两边距  相似文献   

9.
几何学科的读、写、画、证等都离不开几何定理,所以掌握定理是学好几何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巧记几何定理的方法。 一、抓住关键字 教学几何定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以利于记忆。如与角平分线相关的定理是: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学习时若学生记住每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即“在、到、角”三个字,后面的内容就可以  相似文献   

10.
“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大力推崇。俗话说,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质疑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就成为每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面对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和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为此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质疑的习惯、对质疑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质疑的态度和方法、在质疑方面存在障碍的原因等方面。随后我们对本校27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整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问到“质疑”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和其他学习形式(如:听课、课前预习、完成作业)相比较,你认为它应排列的位置时?有74.2%的学生将“质疑”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排在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11.
张洪荣 《广西教育》2007,(6A):23-24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赋于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如何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及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多维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质疑、概括和迁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多维的教学方法呢?一般的说,教师通常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无疑生疑,组织争辩;二是看准时机,点拔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认识直角、平角、周角。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沿着长边对折,再沿着宽边对折,并用笔将折痕涂色。学生折后,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折出的角,让学生认识所折的角刚好是90°。 教师指出:我们把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角是直角。 4.让学生把所折成直角的纸打开一半,并观察形成的一个新角,然后思考:它的两边成一条什么线?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什么?能说说直角和平角的关系吗? 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角的符号。2.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3.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射线和角的特征,会画射线和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教学过程:一、学习射线l.认识射线课件演示:出示一条直线,并向两边延长;在直线上任意点上两点,闪烁两点间的部分移下来。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哪些知识?课件演示:在直线…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阅读的标志就是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是指什么?通过阅读学生要形成自己关于作品的理解,让自己伴随着阅读。主动积极地思维和开展情感活动,让自己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美的乐趣,受到作品的熏陶;这利,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质疑、思考、探究和发现。这种创造性不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提出别人从未发现过的新见解,阅读者得到的仅是他本人从未发现、体验过的东西,它摆脱了教师或学习指导用书上规定的标准化答案束缚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创设民主气围,激发创造思雏;教给质疑方法。训练创造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激励创造思维;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是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 ,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那么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一、排除心理障碍 ,培养质疑意识学生读书 ,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 ,有完全不懂的问题 ,有懂得不透的问题 ,也还有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而自己尚…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智力程度不同,因此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对特学生的质疑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当讲则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且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仔细分析学生的质疑就会发现:有些问题是学生读书时遇到困难不加思索地提出来的,如生字、新词等;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完全能够解决的。如果由别人回答,可能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许青川 《学周刊C版》2011,(2):159-15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思路,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而设计的;二是学生自学发现,或在教师启发下思维“扩展”而产生的。一堂课设计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合乎实际,配套成“链”,以消除“满堂问”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提出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中有这样两个结论: 结论1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