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不该叫不爱举手的孩子,从表面上看是教育者教育行为的问题,但在其行为背后反映的则是观念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这个问题。第一,以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将每个幼儿看作是一个与他人不同的独特个体,幼儿之间的差异包括许多方...  相似文献   

2.
<正>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学会爱,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也是幼儿做社会人的基础,五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如何去重视对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与研究?通过实践,采用以下策略: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幼儿关爱行为;借助游戏,观察鼓励幼儿的关爱行为;利用亲子活动、节日等培养幼儿关爱行为;在生活中,随机培养幼儿的关爱行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去关爱他人、周围生活、社会环境,萌发初步的小主人意识。让"爱"的协奏曲更嘹亮响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一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  相似文献   

4.
刘敏  张丽 《成才之路》2014,(6):60-61
正"分享"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人分享对于幼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需要创设分享环境,建立分享规则,家园合作,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一、建立班级分享区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  相似文献   

5.
潘美春 《快乐阅读》2011,(26):162-16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作为教育者应运用赏识教育,去赏识幼儿、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是促使幼儿形成自信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学会赏识孩子。从内心深处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赞美,作为人,概莫能外,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赞美并认同孩子。那么,究竟怎样去赏识孩子呢?回想近几年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还真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6.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由老师或者孩子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样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现谈谈工作中我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培养孩子的合群心理和行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健康是首要的,健康幼儿园就是立足研究"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为理念开展"幼儿健康实践研究",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指导幼儿运动中的安全行为的实践研究"。要更好地提高幼儿运动中的安全行为,家长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开展指导家长提升幼儿运动自护能力的研究,从而提高家长对幼儿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中的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与幼儿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教师所持有的文化价值观、在价值观指导下的教育行为以及在师幼关系中所拥有的"权威"身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例如人际冲突解决能力的降低、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明显的"好孩子定向"行为。本文对教师在幼儿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加以叙述,并对幼儿社会交往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十分优越,受宠爱,娇生惯养,从而出现任性自私、不关心他人等现象。这些问题,势必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障碍,减少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帮助他们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他为什么哭》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理解、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是我国传统的做人美德,更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本班 36名幼儿中, 98%的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过度关爱,使有些孩子不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家庭中、在集体中缺乏理解和尊重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选取教材《他为什么哭》开展此活动,是因为: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发生的事情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易被幼儿接受。因此,也是引发幼儿主动活动的活教材。   爱是幼儿健…  相似文献   

12.
仲小云 《成才之路》2014,(25):41-41
正通过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且教师适时指导,幼儿能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这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和他人进行交往,通过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大人的溺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了退缩或有躲避行为,有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害怕、害羞、冷漠或有攻击行为。这样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合群性,是指个体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的认同,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过程。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他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大班幼儿虽然尚处于交往的开始时期,但这时期合群性能力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对大班幼儿的合群性进行调查分析,以供父母参考。调查发现现象1 哪类孩子受欢迎?儿童交往心理与行为,主要是受儿童的能力、兴趣、个人吸引力的影响。影响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助人、随和、父母善于人际交往等。善于助人说明孩子能适时…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孩子真正的工作,只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游戏,就会为他们整个身心都沉浸于其中而感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这样理解儿童游戏的。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成人合作与交往的技能技巧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而幼儿是在与周围人互相接触的语言、行为模仿中不断学习交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与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5.
陈梦娇 《成才之路》2014,(14):59-6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要通过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给予孩子交往的方法,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呢?一、目前幼儿交往的现状在对幼儿交往能力和交往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  相似文献   

16.
贾桂莲 《小学生》2013,(4):61-6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合作、分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特定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定活动情境的反映。正确有效地处理告状行为,不仅仅是教师解决幼儿之间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一次特殊的师幼交往机会,是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处理自我与环境、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机会。一、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期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最初步、最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认识。然而他们缺乏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困难也没有解决的能力。而此时的幼儿还有一定的自尊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给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班级常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何为常规呢?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应该从社会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并把它作为幼儿入园的第一课。一、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1."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友谊,增加更多的交往机会。尊重他人,使得幼儿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接纳。尊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满足与被认可感,更易获得同伴的友谊。朋友多了,交往的机会也就更多,反之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孤独的境地,甚至一事无成。幼儿交往过程中许多纠纷的起因往  相似文献   

20.
舒晓丽 《考试周刊》2011,(65):232-232
在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作者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对培养农村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