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功的借鉴     
杨爽 《围棋天地》2014,(1):104-106
中国围棋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从1999年开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成千上万棋迷的追捧.是我国围棋职业化的标志.促进了整个中国围棋赛事的红火.提升了中国围棋的地位.造就了中国围棋的形象。全国各地一些围棋活动开展广泛和发达的地区开始效仿围甲联赛的成功模式,如上海、海南、江西.江苏等各地都举办了不同形式和多样化的地方联赛,大力地加强和推动了地方围棋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圆满与完成     
奚云  刘昊 《围棋天地》2014,(23):2-3
秋风起时,汇聚锡城,持螯把酒.枰敲黑白……不经意间.这已经成为了中国围棋界的一个小小传统。  相似文献   

3.
赵坚 《围棋天地》2010,(1):98-103
新中国围棋事业能有今日之兴盛,自南刘北过以降,若干代围棋人的胼手胝足,辛勤奉献自然是功不可没,然而,更加重要的,是以陈毅元帅为代表的一批老干部、老革命的持续关心、爱护和支持。这些主要是来自新四军的老同志可谓是新中国围棋崛起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叶楠 《围棋天地》2000,(10):23-24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几年,中国围棋的命运似乎只能用这句话来概括。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围棋终于看到了曙光。先是俞斌夺得了世界棋王,接着是以常昊、周鹤洋为代表的新生代棋手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李洁非 《围棋天地》2001,(10):74-76
中国能不能出现几个“围棋思想家”或者有思想的棋手,将是中国围棋能否走出困境的要害。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4,(8):36-39
围甲和围乙已成为中国围棋赛事中最重要的两项比赛。  相似文献   

7.
慢棋的体验     
前些日子参加了第23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一赛事,与职业高手对局诚然令人兴奋.但此次更令我难忘的,却是漫长的3小时制体验.  相似文献   

8.
最熟的熟脸     
《围棋天地》2011,(7):13-13
3月10日至11日.玉溪杯第10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在成都望江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9.
荣耀与期待     
《围棋天地》2013,(22):10-11
九尊精心准备的奖杯静静地守候在舞台一角.等待着它们各自的主人。这一天是10月25日.第2届陈毅杯中国围棋年度大奖的颁奖典礼现场。而这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上海艺术由学院教授李游宇设计.汉光瓷工艺定制的奖杯代表着中国围棋界对过去两年当中为围棋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的祝贺和敬意。  相似文献   

10.
行长说棋     
1979年,一位年轻的北京棋手在当时中国围棋界规格最高的赛事——首届“新体育杯”中,一路过关斩将,战胜王汝南、王群、江鸣久、程晓流等一流好手,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绩。此后便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突然间从棋坛上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1.
短信也精彩     
《围棋天地》2005,(2):71-72
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回顾2004,对中国围棋的悲喜感慨良多。展望2005,我依旧对中国围棋充满信心,相信年初就会捷报频传!鸡年来临,向着东方报晓的中国自当迎来更加辉煌的一年,围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5,(20):31-31
在国际棋战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形势下,目前中国女子围棋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断层现象.为使年轻棋手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使老棋手发挥余热.将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棋手.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首届“百灵制药杯”中国围棋女子新老对抗赛将于10月15日揭开战幕。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10,(17):20-21
看到网上针对鲁金一事的种种说法,真为中国围棋急啊,一班糊涂虫啊。  相似文献   

14.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4,(17):86-94
清代是中国围棋的一个顶峰,棋手众多,棋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陈祖德先生撰《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十四卷,涉及的全是清代棋手。大约以陈先生作为当代国手的专业眼光,清代以前的棋,在技术上尚嫌粗糙.所以不予置评。而清代围棋棋谱,留存下来的将近百部。亦可谓蔚为大观。但笔者曾有一观点,清代棋艺达到中国古棋的最高点.围棋理论却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5.
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的第1届“新体育杯”围棋邀请赛于1979年7月15日至8月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围棋史上第一次由社会赞助方式学办的围棋比赛。  相似文献   

16.
1月8日这一天,对2005年的中国围棋来说非同寻常,因为这一天将可能产生一个中国围棋的世界冠军。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失利了,不过,棋却很有内容,带有很多遗憾,从中也暴露了一些技术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我想就我个人的看法,写一篇观战感想。当然,如果赢了,这篇稿是怎么也不会由我来写的。  相似文献   

17.
整整一本     
杜宇 《围棋天地》2010,(12):M0001-M0002
看了本期《生涯的一局》的小样,王元老师感叹道.这么好的东西.其实应该更充分地展开的.十页八页就打发了实在可惜——王老师的记性貌似不太好.因为上次看了丈和对幻庵的那一局.他就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相似文献   

18.
理光模式     
不知不觉间,理光杯已伴随中国围棋走过了十年的光阴,蓦然回首,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9.
南北新初段     
杨烁 《围棋天地》2014,(16):10-11
内蒙古围棋与海南围棋,在2014年这个炎热的7月一同翻开了新的一页。张家尧与陈必森.两位生于1997年的十七岁少年,分别成为了中国一北一南两个省份的首位职业棋手。多年来的辛勤灌溉.终于在中国围棋版图的边陲荒漠开出了娇艳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将相本无种     
段嵘 《围棋天地》2014,(3):128-155
很多中国围棋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因为芈昱廷的出现才认识了这个相对生僻的姓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