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一种社会良知。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形式怎样彰显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命题。本文论述了人文关怀对塑造广播媒体社会形象的重要意义和广播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践人文关怀,阐明了注重人文关怀是广播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其亲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广告的人文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人文品格是现代广告的一大表征。其涵义包括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可持续消费观。赋予现代广告以人文品格,既是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现代广告健康发展的需要。坚持服务至上、强化人性诉求、注重品牌塑造、彰显公益理念是塑造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各地媒体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在现代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社会新闻作为党报新闻报道的生力军,应当并且要认真地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这是新闻媒体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也是一家媒体成熟的关键。本文从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层面分析了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密切关联,最后从人文关怀的指导理念出发,提出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夏茹 《视听纵横》2007,(1):96-96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的历史原因及观念的制约,使得一些广播媒体在理念和实践中背离了人文关怀精神,忽视弱势群体,忽视人的内心感受,缺乏对受众的基本尊重和精神关照。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只有重视人文关怀,时刻以"人"为本才能重新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塑造媒体良好形象乃至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公信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深度报道能从权威性、思想性、人文关怀和可读性等方面塑造强势的品牌形象。而媒体所处的现实环境、媒体的品牌定位及竞争对媒体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菲  戴文辉 《新闻前哨》2012,(10):50-51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定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价值关怀。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大众传媒弘扬人文奥运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正确反映和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奥运报道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媒体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拉近了大众传媒与大众  相似文献   

9.
安慧 《新闻爱好者》2012,(23):59-60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是媒体不成熟的现象,媒体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说明了媒体的文明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饶瑶 《新闻三昧》2008,(7):16-17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国内灾难新闻报道中,以"人文关怀"为名,进行伪人文关怀报道的现象格外突出。本文从关怀受灾者、塑造救灾英雄和强调集体主义三个方面,呈现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伪人文关怀现象。并从道德价值、媒体职能和法律规范三个角度提出对该现象的纠偏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对受众和社会发展、对媒体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体正在努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新闻实践当中.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这三次火难报道的理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我国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张丽霞 《新闻窗》2009,(4):30-32
近年来,新闻媒体开始注重在报道内容上向弱势群体倾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新闻的人文关怀已经逐步成为媒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标志,成为媒体品位和格调的一种尺度。人文关怀是人文主义基本内涵的分史睦外延。把“人”作为推动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主体,关注“人”的生存;并对其基本社会权利、生命、人格和尊严给予应有的尊重,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传统人文关怀的内涵核心。人文关怀这一理念被新闻媒体所借鉴和应用,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其现实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容日益浓厚,本文试图将人文关怀在我国媒体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且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于人文关怀的误解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很好地定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广播长远发展的根基,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媒体是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的。近年来,虚假新闻、新闻娱乐化、娱乐低俗化现象频出,使媒体文化品位大打折扣,其危害应引起重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大众媒体要树立政治意识,建设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和科学管理机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大众心声的代言者、社会良知的守护者、社会进步的推进者、精神操守的塑造者、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人文关怀的热心者。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一家媒体如果没有人文栏目,就会显得肤浅,没有品位。目前媒体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报道对象大多数是乡村教师、农民工、环卫工、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这固然能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是,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它体现在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尊重,而不是关注某一特定群体或某一类人。况且,大多数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更多表现的是他们落后的生存状态,介绍他们生活的困苦和不幸,而对其人性中真、善、美的挖掘远远不够。因此,可以说,当代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表达并不充分。作为健康类专业报,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我的父亲母亲》专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视角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谁都有父母,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与子女的互动更能体现人性中真实、朴素的一面,更能展现人性中的闪光点。作为纸媒,编发稿件的过程,既是对单个的人的关怀过程,也是对以此为代表的这个阶层、这个群体的关怀过程。这种来自媒体的关怀,会让人感到社会的关心,能温暖人心,缓和矛盾,激人奋进。  相似文献   

17.
汪志鹏  赵馨 《新闻前哨》2005,(10):68-6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等的关注和保障。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无论是从过去和现在来看,人文关怀都是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些年来,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新闻媒体界中广泛热议的话题。一方面对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一方面对人文关怀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在很多社会新闻报道中,依然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文本主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对社会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新闻报道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社会的关注,灾难性新闻报道体现了媒体对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已成为衡量新闻媒体传播水平的重要指标,怎样对灾难进行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对于媒体发挥其传播者功能,弘扬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