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做到“虚与实”结合、“动与静”结合、“学与用”结合、“点与面”结合、“论与史”结合、“内与外”结合、“论与人”结合、“教与学”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管理学已经完成“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特色道路”的转变,逐渐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转型。然而,中国公共管理学距此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从“中国特色”看,仍面临着中国特征难辨和西方理论占据主导的困境;从“世界一流”看,面临着公平与效率“单一”与“统一”价值追求难以解释三维世界、政治与行政“分离”与“合并”结构缠绕交织的困境。为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坚实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目标,中国公共管理学要凸显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实践、创建党领导下的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推进公平与效率“单一”“统一”“单一与统一结合”的三元价值追求、保持政治与行政“分离”“合并”“分离与合并集合”的三维协调。这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曼曼 《科教文汇》2013,(14):209-209
“气”、“韵”是中国舞蹈美学理论的一大特质,“气”与“韵”不是相互平行的两个不同属概念,而是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笔者剖析了“气”与“韵”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并且探讨了二者结合对于舞蹈质的飞跃的促进作用,使得舞蹈达到“灵”与“形”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绿水"与节水:中国水资源内涵问题讨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基于“绿水”与“蓝水”及广义水资源的概念,论述了区分“绿水”与“蓝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了与“绿水”相关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阐明了绿水与生态系统用水、绿水与节水农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鲁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强烈而浓郁的抒情性,从而使这篇文章塑造了抒情的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他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幻景”与”现实”混沌一片,从“离乡”到“作怀乡梦”,“我现在的故事”始终在“心理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而且必然是一个“幻景”与”现实”相互剥离的过程,剥离的痛苦与“金黄的圆月”相映成辉,是折射后更为苦痛的现实。该篇文章从人物描写和当时作者所处环境都可以感受得到。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的复杂直接决定了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的相对性,比如我们常谈的“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都无法对之进行泛化。本文试分析翻译方法的相对性,认为“归化”和“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翻译行为是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的过程,依仗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因此译者必须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的现代转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核心精神中的“统一”、“重民”与“和谐”精神,是我们构建和全面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精神资源。本文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统一”、“重民”与“和谐”三个理论入手,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论述了“统一”、“重民”与“和谐”思想的现代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老子》中“道”与“德”的关系、“道”与“名”的关系、“道”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历来是阐释老子思想时的难题,诸多老学研究者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答。隋唐之际,唐玄宗李隆基在注疏《老子》时立足于其“妙本”思想,对以上诸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指明“德”与“名”等概念皆是低于“道”的次一级概念且不具有实体性质,从而理顺了“道”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姣 《科教文汇》2009,(2):264-264
本文从设计中“物”与“物”、“物”与“环境”的整体观上米谈“度”的把握。不仅对事物本身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还对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用丰富的案例对“度”的把握进行了讨论,提炼出“和”、“适”、“巧”等概念,通过质与量的解析,将“度”置于“和谐”的阶值结构模式之上。适度、合宜,都是对设计中各因素的“度”的把握,有助于设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了以平台企业主导的创业生态优势,现有文献对其生态优势形成过程尚无有力解释。本文通过小米“投资+孵化”事件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以动态能力视角探究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共创对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创业孵化平台生态优势的影响机理遵循“价值共创-动态能力-生态优势”解释逻辑;它经历了三个阶段:(1)需求共同识别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流”与“资源识别”促进“机会感知”并实现“生态共生”;(2)产品共同开发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心”与“资源优化”促进“模式学习”并实现“生态互生”;(3)市场共同推广阶段,创业孵化平台与创业企业通过“交易”与“资源优化”促进“市场重构”并实现“生态再生”。研究结论对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与“双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和合人”是立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反思西方管理人性观和因应时代变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和合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人性基础,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会通确立思想前提,在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欣怡 《科教文汇》2020,(6):125-126,170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的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阅读目的“急功好利”、阅读内容“鱼龙混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随意”阅读、老师的“随意”指导和家长的“随意”心态。因此,本文提出了语文课外阅读从“随意”走向“遂意”的对策:一是将“功利化”与“无目的化”的阅读目标相平衡;二是将“规范化”与“个性化”的阅读内容相融合;三是将“精细化”与“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发展“元宇宙”的相关社会历史条件——物质条件充实、精神世界独立、技术生态完善、劳动场域扩展——基本具备。随着元宇宙技术应用与普及,人类将进入“元宇宙社会”,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元宇宙社会”治理问题。“元宇宙社会”治理,仍然需要兼顾“活力与秩序”。元宇宙激发了“个体活力”,引导其在有限生命内有序释放生命能量。通过劳动时间与空间扩展,实现“元宇宙社会”个体生物属性、社会属性、生命财富、生命历程自由;元宇宙赋予“国家活力”,能够激发全社会活力,强化四个自信,提升国家外交维度、营造国家对外形象,是我国重大发展机遇。“元宇宙社会”还能够实现人心治理,这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从“秩序”维度看,“元宇宙社会”需要管理与规则。“元宇宙”并未赋予绝对自由,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场域秩序。我国应平衡“活力与秩序”,在“唯一身份识别码”“元宇宙政府”“元宇宙中央银行”“元宇宙剧本管理局”方面建章立制,确保元宇宙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公益性、人民性。我国应以“元宇宙”浪潮为契机,建设“元宇宙”强国,探索人类文明新模态,占领全人类发展模式与叙事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作者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热爱、信念与教书育人”,“突出思路与辨证授课”,“内容精选与语言艺术”,“严肃活泼与‘双边教学’”,“黑板书法与形象化”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努力追求讲课艺术,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阐明了追求讲课艺术,建立自己教学风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剑平 《科学学研究》2012,30(2):213-224
 多元化、碎片化是当今科学哲学的趋势。多元化使科学哲学从“内部”走向“外部”,碎片化则使其从“建构”走向“解构”。科学哲学面临着“内”“外”两种困境:逻辑分析方法难以与科学家的具体实践活动达成一致是其内部困境;从知识论到社会学,科学沦落为利益的建构物,科学的本质被颠覆,是其外部困境。困境的哲学根源是“实体”与“关系”的本体论分野以及“主”“客”二元的分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体无法“表征”客体。多元化与碎片化为科学哲学的内在一致化准备了充分条件,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则是科学哲学重振昔日辉煌的必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比较艰巨的课题。我们只有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引导中师生深入认识、了解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从“文”与“形”“声”结合、“情”与“趣”结合、“史”与“思”结合、“内”与“外”结合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提高中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物理新课程教材的推广与使用,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调整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 “要我学”向“我要学、“学物理”向“用物理”、“权威教学”向“合作探究”以及“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等等的转变便成为适时之需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雪峰 《科教文汇》2008,(14):172-173
本文从“先生”与“小姐”这一通用称呼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指出其泛化的必然趋势。并与英语中的“Sir”和“Miss”作比较,指出汉英文化中通用称呼语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19.
王菲菲 《科教文汇》2009,(6):206-206
《新课标》的实施给音乐课堂形式带来了“百花齐放”,使得音乐课堂是那么的“热闹”,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谐作”,让听者感觉老师在“秀”、学生在“演”,呈现一片的“喧哗与骚动”。这样的课堂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音乐教学的主旨是审美,我们的“乐”(音乐)要“乐”(快乐),我们要“律动”引领的“心动”,我们应该好好审视当下课堂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栏目的设置大大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编排,教材设置了“回顾与总结”、“你知道了什么”、“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问题解决”、“拓展视野”等新栏目。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而且拓展了教材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人(师、生)与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