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书华 《大观周刊》2012,(39):274-274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而小学正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东 《大观周刊》2013,(6):182-182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  相似文献   

3.
陈美琪 《大观周刊》2011,(38):156-156
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惟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怎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本人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一是克服障碍,使学生敢说;二是创设情境,激发会话的兴趣;三是多种形式结合,教给学生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瑞丰 《大观周刊》2013,(10):181-18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口语交际的培养和训练,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目前初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训练是怎样的,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任丽英 《大观周刊》2011,(52):130-13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一直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语文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  相似文献   

7.
刘玉鹏 《大观周刊》2012,(40):136-136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本文主要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吉林 《大观周刊》2012,(29):278-278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廖艳华  王欢 《大观周刊》2011,(6):138-138
目前的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主要是静态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较少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思维教学和能力培养,这将有悖于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应开展“问题化教学”,使学生乐问、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10.
卢春宣 《大观周刊》2012,(40):193-193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曾指出:美术等欣赏领域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学生美术直觉敏感度的培养,这一切都要借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这个前提,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金平 《大观周刊》2012,(23):234-235
《英语课程标准》旨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甜头”。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应是重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打破固定教学思维;介绍三种培养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探索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戴飞 《大观周刊》2012,(51):292-293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刘江勇 《大观周刊》2012,(11):216-216
随着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袁景涛 《大观周刊》2013,(6):132-132
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要力求导入及时、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禁忌代劳,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李炯 《大观周刊》2012,(21):144-14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因此,教师直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多管齐下.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并且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去应对交际。  相似文献   

17.
张春华 《大观周刊》2011,(23):210-210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方式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黄曾 《大观周刊》2011,(14):156-157
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数学元认知以及它与数学学习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万云 《大观周刊》2011,(52):211-211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要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策略技巧,还应强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探索细心指导、提高学生探索能力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该落实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的具体方法。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孔雨 《大观周刊》2011,(19):56-56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状态,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让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则能取得一种更生动活泼、更有益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