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剑平 《大观周刊》2012,(28):94-94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策的今天,现实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存在于传统文化身上的种种由于历史造成的缺陷,我们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而不应习惯于以简单的、政治化的二元对立观去评价传统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2.
齐易 《文化遗产》2016,(5):16-22
提倡非遗的原样保护,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弱势文化抵挡外来文化冲击的一面强有力的盾牌。在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走向,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心。只有做好了非遗的原样保护工作,我们才有资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绝不在于它本身能够挣来多少钱,而在于它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非遗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优秀承载者,不需要有人用外来文化对他们"提升、改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载者非遗传承人,全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尊重和保护的态度,礼敬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命脉,礼敬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睿智的人类绝对不会任由文化的一元化格局的出现,因为文化的多元景观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文化的一元格局将是人类末日到来的预兆。  相似文献   

3.
公共档案馆的历史责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智慧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积淀,我们的新文化建设便成了“无源之  相似文献   

4.
赵滟 《兰台世界》2021,(3):71-73
近年来,重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面临保护数量偏少、保护质量不高、保护手段传统单一、数字化保护水平低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等困境。在新时代,我们需要转变保护观念,转换保护思路,创新保护手段,提升保护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传承和弘扬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传统-现代”的接续是复杂渐进的,民众通过不断保持传统,吸收、接纳、选用新事物,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发展、文化交融、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将地方生活文化转型为公共大众文化。同时,它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国家文化发展要素,成为“文化资本”并发生作用,它参与到国家文化产业/事业和社区、个体发展当中去,逐渐演变为国家政策保护和社会生活需要下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的生成,助力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将传统文化赋予了在现代生活存在的意义。我们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的特性,并认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它符合现代“文化消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价值,并对社区居民在追求文化自由、提高文化产权意识与明晰文化产权归属上具有实践意义。最后讨论资本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文化产业之路所要遵循的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  相似文献   

7.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继续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保护传统,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书籍、文物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精神的传承,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等。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消亡的危险,西方各种文化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因此,我们要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纪录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发达、最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具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不等于我们的文化就是最先进、最发达的文化。实事求是地说,比起发达国家,从整体而言,我们的文化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差距较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样,必须对外开放,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继续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保护传统,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制定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无形文化遗产又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的记忆,属于传统的民间文化。2011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所指的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指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活着的文化记忆,以及各种传统文化的上述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与教育部自2015年起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成为近几年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的推进,让我们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传承该如何由文化自发转向文化自觉.大学非遗、社区非遗、少年非遗、海外非遗等传承的关键词,应当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的时代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窦晓彤 《文化遗产》2010,(1):150-153
从清末开始,经过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咀香园发展的百年历史,折射出我国的近代传统手工业萌芽、传承、发展和创新的百年轨迹。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一面旗帜,由家庭作坊蜕变为一个集开发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百年以来,其一直坚持将传承传统制作工艺作为自身发展的命脉,具有我国传统工业成长和文化沉淀的双重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我们要绝对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态"几乎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现代化转型,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搞好保护性旅游开发、培植和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加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措施,实现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毛红芳 《中国出版》2023,(S1):132-137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情感,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古老且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近年来国家高度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非遗技艺便属其中之一,同时它也是文化传承不可缺少的部分,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在认识、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世界文化遗产,格林童话不仅是西方近代文艺经典之一,也是一种影响世界的文化经典。长期以来,传统童话研究对格林童话有严重的误读倾向。本文从格林童话的民间源流、口头传承、民族特色和传统色彩等四个层面,剖析传统研究对格林童话的误读内容。并从格林兄弟个人生活经验、民族文化和国家危机等层面,探讨格林童话作为一种文化经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为理解和分析中国文化经典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它包  相似文献   

18.
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使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在.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文化、科学和信息遗产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在,而且越来越多地仅以数字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陕西档案》2012,(1):18-18
明清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是蕴藏着巨大历史信息的文化金矿。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努力让明清档案历史文化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实现明清档案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意识形态不能也不应该全面取代文化形态.现代化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更要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化"背景下,要尊重民族的历史性创造,全面关注历史文化、道德观念、环境自然,强调文化的"本土化",包括国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才是天人和谐的良性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