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的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学生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并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即兴性,多元性以及它的嗓音造型、动作造型这些方面来论述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少儿歌唱课中的实践与应用,并认为其对少儿歌唱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音乐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会很专注,会随着节奏进行系列的身体动作反应。而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所以,音乐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以博大的胸怀站在人类学的基础上,以事物与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并通过原本音乐思维和行为达到了情感的释放,从而使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带上了人性与博爱的光环,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东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奥尔夫原本性思想的确立是对欧洲中心论传统音乐评价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杨叶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07-208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开放式、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制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让每个人学会和  相似文献   

6.
金卓 《学子》2014,(8):42-42
一、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1):149-150
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对于培智辅读班增强唱游与律动教学实效性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培智辅读班教师需充分认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游戏导入、节奏训练、基本声势动作训练以及乐器演奏来有效强化培智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及音乐感知力。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近现代先进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通过不同方式借助肢体动作语言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对国民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最具深远影响的有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它们是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系 ,匈牙利的柯达伊体系和德国的奥尔夫体系 ,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性最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原本性 (DasElementare) ,也是这个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即“属于基本元素、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 ?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 ,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它是一种人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奥尔…  相似文献   

10.
陆璟瑜 《教师》2013,(27):102-103
音乐游戏需要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身体艺术表现,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动作更具表现力?现以《蓝精灵和格格巫》为例,谈谈如何从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开始,逐步发展随乐能力,在两者都稳固掌握的前提下增强幼儿的动作表现能力,真正达到音乐游戏的最终目标,呈现音乐游戏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原理是指原本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即元素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奥尔夫音乐中如何体现创造性这一特点?将以小班秋冬教材中的奥尔夫《好伙伴》为例,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设计、乐器的运用以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四个方面简单地阐述奥尔夫音乐如何体现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薛晖 《儿童音乐》2010,(12):40-41
二、强调音乐感觉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如果说柯达伊音乐教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追求纯艺术的、较为严肃的准专业音乐教育,那么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可以说是倾向于娱乐性的、更适合普通大众的音乐教育。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看不到课桌,也不需要椅子,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围着圆圈站着唱歌或以声势动作、舞  相似文献   

13.
排舞是一项时尚的群体性健身项目,习练者的节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节奏能力分为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去培养排舞节奏能力,在音乐感知能力方面需从音乐旋律、节奏与节拍、对乐曲的领悟三个内容入手;在动作节奏能力方面需从音乐与动作配合、舞步动作方向内容入手,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舞者的排舞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音乐,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各种音乐流派,钢琴、小提琴等音乐器械,欣赏名品音乐会等活动。其实,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锅碗瓢盆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乐器;语音声调的变化、随音乐而做的身体动作等,都是他们所从事的音乐活动。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并不需要刻意而为。音乐,就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当中。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完满品格的社会人。因此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传承音乐。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单纯是某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音乐的本质,在音乐领域全面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任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抽象思维不发达,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有限,给他们的音乐活动,要用音乐艺术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孩子从听、想、说、动等方面去感受音乐、领悟音乐。如能拨动孩子的情弦,为孩子所感受,便能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下印迹。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抓  相似文献   

17.
李冉 《家教世界》2012,(16):79-80
柯达依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依教学法"是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音乐是为所有人的,所有的儿童都应该接受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从学前期开始,幼儿期是音乐训练的关键期;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要促进儿童对音乐创造性反应能力的发展;学习使用正规乐器,要等儿童的音乐技能和理解能力充分发展以后开始;教师要进行适合全体儿童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碧兰 《成才之路》2012,(15):58-58
有人说:“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这里的“身体动作”便是节奏,它是身体对音乐作出的反应。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的各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有教师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特别是节奏的学习和体验,加以提炼出通俗易懂的教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通向音乐领域的金钥匙,去培养和开启学生的节奏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在节奏教学中运用“四结合”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结合特定符号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杨姝荣 《教书育人》2006,(10):49-50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紧把握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作用。音乐及音乐教育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会给人留下再二度创作的非常自由和广阔理解想象空间,音乐能赋予人最强烈、最动人的美的享受,从中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有助于形成人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人的精神的产物,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它是用于表达、探讨精神境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人们有感于物、有动于心,便会情不白禁地歌唱、舞蹈,用叫喊、动作、敲击等行为来宣泄情绪,达到身心的平衡。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一、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