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是处理共同侵权连带责任案件的两个重要问题。由于民事责任重在补偿受害人损失,为有效保护受害人利益,对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宜采“客观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是由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为平衡监护人、被监护人、受害人三者利益关系,不宜让监护人一律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学校园学生引起的伤害案件,应当从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责任能力角度重新认识。对于学生,无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从其学校教育的特殊环境出发,根据有关的教育法规确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具备民事责任能力,但民事责任的承担可转移其监护人。学校的管理责任不同于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现有制度在立法理念上已显落后,在具体制度规定上过于简单原则化,因此应针对其缺陷在立法上加以完善,如加强公权介入、体现民法意思自治精神、扩大成年被监护人的范围、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资格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设立监护监督机关等。此外,还应在程序上加以配套完善,系统规范成年人监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几个民事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中小学生多是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他们的许多行为都要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才能完成,或者由监护人代理去参与活动,当监护人监护不力时,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的限制,难免会发生意外,给别人或者自己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侵害。其中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因为打逗或在活动中发生意外的事更是经常发生。据统计,1999年某县在校小学生共发生意外伤害事件289起,其中,在校期间发生意外伤害事件207起,与19…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包括监护开始的原因、监护人的资格、监护人的产生方  相似文献   

6.
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取暖致死的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激烈探讨,也将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法律问题上.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在监护人主体、法定义务、委托制度和法律责任上的立法缺陷,我国应从立法上明确家庭和国家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主体,细化并落实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完善现有的监护制度,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监护人对成年人监护即对民事行为能力不充分的成年障碍人的监护,是指对因年老或者精神耗弱、生理耗弱而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者的保护与管理。成年人作为被监护人的范围除应包括精神病患者外还应包括部分老年人,智力残障者,因身体障碍而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者。新的监护理念应是维护被监护人的自治地位,尊重被监护人自主决定权的协助照顾理念。我国应以此理念为指导,扩大监护人范围、完善成年监护的种类和方式并且建立相应的监护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个案:某小学学生刘强(12周岁),下课期间,在攀爬篮球架时,由于左手抓空,从一米多高的篮球架跌落,造成左手骨折,花去医药费六千多元。家长提出要学校承担一半医疗费,学校拒绝支付,受害人起诉至法院。未成年学生(中小学生)与学校的关系问题,随着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伤害事故的增多,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校方所关注,曾一度争论不休。究竟学校对未成年学生是否承担监护责任呢?对此应做全面分析。一、学校并非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而是监护人受托人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监护制度,《民法通则》第…  相似文献   

9.
预备被监护人是指即将被安排监护的当事人。经过十余年改革,美国成年监护制度形成了保护预备被监护人权益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实质性损害”标准、最小限制性替代措施、“功能性行为能力”标准、正当程序原则。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立法理念相对落后,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来重构和完善我国的成年监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的实现因民事行为能力之不足而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后果和法律意义的正确认识,可能实施不法行为而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对其监护人的民事责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国的监护制度立法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人保护仍存在着很大缺陷,有待我国民法典能将监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监护是对特殊民事主体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督与保护。监护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通过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对特定的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能力补充,监督、保护其人身、财产利益及其他合法权益。我国的监护立法采取的是广义的监护立法方式,即不区分亲权和监护,统一用监护称呼之,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我国立法将监护责任的归责原则由单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向多元的区别主义的归责原则体系,即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权益保障制度难以落实往往会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文章论述了加强权益保护、明确监护职责、规范童工制度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刑事立法、推行低监禁和高缓刑制度、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有效挽救罪错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成年人监护法。为了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保护老年人、能力障碍者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更新成年人监护立法理念,改革我国监护立法体例,采用特别法的形式制订成年人监护法或者一系列专门的成年人监护法,为民法典的编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必须明确法定监护、区分亲权与监护并通过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设立国家监督机关和社会监护机构,在立法中明确委托监护制度,保护监护人的正当权益等方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利益,这些利益理应为每个人所享有.探讨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权利主体的类型化,既是对人获得良好生存环境和精神享受利益的关注,也是完善环境保护法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方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将损害人的环境性精神利益,从更全面地维护人获得良好生存环境和精神享受利益的角度看,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应是自然人而非公民.将权利主体类型化为直接受害人与间接受害人,并探讨尚有争议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第三人、后代人及胎儿、欠缺感知能力者等在其中的地位,将符合法理的纳入权利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城镇化、无子化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亲属担任监护人的可能性日渐式微,无人照料无人监护的特困群体呈几何式增长,政府公共监护资源有限,社会公共监护制度尚不健全。分析构建我国社会公共监护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要引入国际人权思想,树立社会公共利益本位观,营造政府承担社会责任氛围,构建以政府公共监护组织为主导、社会公共监护组织为补充的完善的公共监护体系,发挥社会公共监护组织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公共监护组织的监督与管理,构建完善的民政民生兜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的成年监护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20世纪末期对本国的成年监护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与日本的成年监护制度相比,我国现行的成年监护制度在被监护人的范围、监护方式、成年监护人的选任、监护监督、成年监护人的权利、本人的独立自主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所以有必要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老年监护制度的立法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成年监护制度仅涉及精神病人的监护,在老年人监护方面仍是一个立法空白,这无法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快老年人监护立法步伐,充分体现区分被监护人的不同需求,尊重老年人的自我决定权,兼顾社会秩序与安全的保护,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全与人性化的保护和援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监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FRENCH     
Abstract

Today's education for civic engagement requires a global dimension. To live responsibly in their own communities, young people need to situate their personal and local interests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global interconnections. Bridging the personal, local, and global begins with an awareness of the universal aspirations for dignity and human rights widely shared across the human family. Increasingly, social educators recognize the need for American students to encounter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 as part of their own history and civic preparation.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pedagogically well designed human rights curricula that are available to educators online and typically without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