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课文读"薄"、读"厚"、读"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理解课文,抓词扣句,出色提问,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可使教学活动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迅速、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批注的"尺度""亮度""深度",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即“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显然,阅读教学的改革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寻求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核心的阅读机制。什么是问题?专家们通常解释为:问题是一种个体想做某种事或明白某个事理,但不能马上知道所需要的方法、程序和一系列行动,极须探求的情境。可以认为问题是创造的源头,探究的动力。正是以问题为核心才能让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充分…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备课、课堂活动、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考虑如何提高阅读实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提高能力,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做到四个"立足"。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目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个性化阅读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倡导以学生是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理念;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把所有知识点都放在阅读教学中,会导致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新课程理念明确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学习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能,并把阅读评价纳入阅读全过程,使阅读教学有效承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独当之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程阶段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在首条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就阅读教学的功能提出"智瞻""理畅""德新""术纯"的思想,涵盖了阅读教学所应具有的谋求学生思维发展、语言提升、道德完善、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功能。时至今日,很多阅读教学还没有实现以功能化为导向的过程构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停留在"有一说一"的局面。怎样打破阅读教学中的"窄视",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地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回答的一个问题。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  相似文献   

10.
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走进文本和解读文本,让他们亲身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提高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是较理想的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介绍使学生变阅读理解为"悦"读理解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依托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 ,一些阅读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 ,无论哪篇课文 ,一律串讲串问 ,从头问到尾 ,问题问完了 ,学生答完了 ,课文也就讲完了。教师以讲解、讲述为主 ,把知识、经验、方法、体会授予学生 ;学生呢 ,则主要是聆听、记录、理解、体会。这虽然能迅速、准确地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甚至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导致机械学习 ,阻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导读作为师生双向多边交流的阅读教学模式 ,始终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看作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 ,在阅读中学知识 ,在阅读中训练语言 ,在阅读中训练思维 ,在阅读中渗…  相似文献   

14.
<正>思辨性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以思辨能力为指导,以批判性的思维开展阅读活动的教学方式。阅读是学生对文字信息进行感性和理性认知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求知”的过程,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阅读,而能对文本进行反思。思辨性阅读与一般阅读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思辨性质的阅读目的和相应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时要运用发现、实证、分析、综合、辩证等思维技能对文本进行分析。本文以《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学“五法”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阅读的“理解”型教学观念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观念支配下的阅读教学往往偏重文章段落、句式结构,忽略篇章整体、深层意义,往往偏重教师讲解,忽略学生的能动参与;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评析”观念以当代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学生的认知分析过程以及更高的阅读目标,能激发其阅读热情与成就动机,并且自动、高效地运用阅读策略,因此是对“理解”型阅读教学观念的提升与跨越。  相似文献   

17.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重要越来越明显,人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和研究越来越深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精讲引进阅读、拿技巧指导阅读和借助于文化渲染阅读,可以促进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听、说、读、写的训练 ,虽各有要求和渠道 ,但一个共有凭借便是阅读教学。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首先必须着眼于阅读教学的改革 ,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三性”——即主体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 ,学生是阅读行为的操作者 ,自始至终学生决定着阅读目标的认定、阅读方法的选择和阅读效果的达成 ,因此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深化阅读的主体性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三点式”阅读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正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学生越来越缺乏阅读基本能力却又一天天在远离语文。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学生远离语文的症结所在。一方面,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他们从以电视网络等形式为代表的快餐文化中毫不费力地甚至是以享受的方式获得一些肤浅的信息,并以此为资本来代替或拒绝阅读文本;一方面,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时代变化和情感需求,或者迫于考试压力过分追求知识性和纯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任务甚至是负担。从1995年开始,我连续开展了三轮高中阅读教学实验,试图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准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激趣,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悦”读。教师要善于从阅读文本的内容、阅读的方式上发现学生“悦”读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探索初中语文“悦”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