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1年12月15日开幕的“科学与公众”科普论坛上,中国月球探测首度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已启动了自己的登月计划,做计能在10年内完成。而且他认为,人类将在2020年到2030年间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建立月球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月球上的空气、水和食物。  相似文献   

2.
2007g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38万公里,这是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这个距离,对于光速30万公里/秒而言只是一瞬即至的距离,可是对人类而言这却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那一刻,作为中国探月之路“领路人”的欧阳自远院士十分激动。几十年来,他“跳”出地球,站在宇宙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地球,就是为了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3.
嫦娥再奔月     
《中学生天地》2010,(11):48-52
在上期的《阿波罗“阴谋”》中,中国探月计划一期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为我们解开了笼罩在阿波罗计划上的种种疑点。也展现了人类重返月球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4.
宇宙之旅     
人们都说:“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这话一点不假,眨眼间已经到了2088年,经过科学家几十年来的努力,不仅在月球上建立了月球村,  相似文献   

5.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名言就是他说的。“月球上的下一个脚印很可能是中国人的!”美国一位宇航员在“神六”成功发射以后说了这句话。那么,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也能到月亮上去,到广寒宫中和嫦娥姐姐相会呢?其实我们国家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准备登月了。我国月球探测要分三步走,即“绕”、“落”、“回”,奥运会前有望走出探月第一…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31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 41名中小学生获得这一“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众人皆知,而“小院士”是一种什么称号?什么样的孩子能当“小院士”?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8,(2):23-23
2007年12月。两年一次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及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由此,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总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终于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辉煌的成果。20世纪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美国总统布什今年1月14日又宣布了一项包括将在月球建立一个永久基地的新空间计划。日本发射的第一艘星际探测器完成一项技术测试后,也于1998年9月25日进入稳定的月球轨道,成为继美、俄之后开展星际航天…  相似文献   

9.
百科大拼盘     
人类为什么不向月球发射卫星?让卫星绕月球飞行是很困难的,因为月球的质量是不均匀的,这使得要绕月球飞行的卫星所受到的引力不断发生变化,其运行轨道也要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可能撞到月球表面上。树上长出大“面包”岛国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该国有一种特殊的资源———面包树。据称,棵面包树结的果实,足够一个人吃一年。这种树上结的“面包”12可以切成片,再烤一烤就成了盘中的美食。最适宜人类生活的声音环境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45分贝。如果将人置于绝对无声的密封舱中,待一小时就可能发生疾病,待3~4…  相似文献   

10.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但也许你还不知道,月球上除了有许多资源外,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呢。这就是人类登月后留下的“纪念”。它们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一类是各种纪念品,还有一类是残留物,而最主要的就是13个月球探测器、自动月球站以及“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舱和月球车。  相似文献   

11.
2060年,月球上陆续地住上了人类。月球上的房子可以随着主人的心情和兴趣而变化。月球上有花园,里面的花草和动物都是从地球上克隆来的。月球上没有战争,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月球上没有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古朴恬静的东南大学校园。悬挂在校内主干道上庆祝孙伟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大红条幅,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地向往来的师生道喜。学校、系里特别是孙老师身边的学生无不为她当选院士感到高兴。网络上也是热闹非凡,校园BBS上写满了“祝贺孙老师这样的教授当选为院士”的留言。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们看到了吗.这个巨大的基地就是月球基地!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就要在月球上进行大开发啦!由于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大气层.我们人类要想在它上面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就要对月球动个“小手术”,建造出能让人们过得舒舒服服的大基地。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险记     
对于人类来说,除了地球以外,在茫茫的宇宙里,是否还存在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这就是我们这一次月球探险的理由。——题记2050年的一天,年逾花甲的我作为月球考察专家,要乘坐“嫦娥三号”飞船到月球上去考察。飞船在火箭的推举下进入太空。太空一片苍茫。一梦醒来,终于到达月球  相似文献   

15.
外星人被魔鬼森林的国王蒙骗,组成了反月大联盟,来进攻月球了。骷髅军队开着“太空母舰”和一支护卫舰队来了,他们的将帅都在太空母舰上。大头军队的“隐形闪电”是目前战斗机中最有威慑力的机群。海王星球上的军队也不落后,也带着他们的“金属机器人军队”,铺天盖地涌向月球。顿时,整个月球就像被黑雾笼罩着。月球上的人类和动物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月球上的人类和动物也组成反外军联盟。高级将领们用事先研究好的战术开始了并肩作战。只见空中敌方一边发射导弹,一边用超音速喇叭喊话:“月球上的人们和动物们赶快投降……”我方反导弹武器…  相似文献   

16.
名人名言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9+46+55+98+124+132+149+180
实验室是科学家的家——中科院院士谢和平"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没有非常的精力和工作能力便不可能成为天才。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工作能力的所谓天才,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或者是一张只能到月球上去兑现的支票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千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富翁”,却有着青睐便宜货的“怪癖”。一次,他看到商场有打折到10元一件的衬衫,一下买了10件。他说:“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穿起来方便。”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但也许你还不知道,月球上除了有许多资源外,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呢!它们就是人类登月后留下的“纪念”。这些纪念品可以分为三类,—类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类是各种纪念品,还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情报参考》2010,(3):15-15
日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郭位在《二十一世纪中的可靠性》报告中说,世界上绝大多数麻烦都是人类自己制造的,若人的可靠性提高百分之一,天下太平。而提高人的可靠性的途径,他认为就是教育。而国内目前按文理分科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球上所用能源石油、天然气及铀等日益枯竭,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加利莫夫日前说,目前人类应该着手开发月球上储量丰富的氦-3 ,作为人类的替代能源。氦-3 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 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使用。由于氦-3 大量存在于太阳喷射出来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而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太阳风可直接抵达月球表面,其中的氦-3 也就大量“沉积”在月球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