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刘建奎 《考试周刊》2010,(13):238-238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3.
让爱在教育中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都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爱有“度”,包括三层——“尊重、懂得、建设”,这是对爱的含义的诠释。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吮吸的是爱的乳汁,飘逸的是爱的芬芳。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基础是什么——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感化幼儿,才能和幼儿的心灵产生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达到师爱的最高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幼儿去爱别人,在爱的沐浴中使幼儿学会去爱父母、爱伙伴、爱身边的一切。否则,教育幼儿去爱祖国、爱人民只是一句空话。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用爱心才能打动幼儿。而幼儿园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幼儿,对于这些幼儿,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爱。初入园的孩子千差万别,相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总有个别孩  相似文献   

8.
爱的诠释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可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岳伟 《教育学术月刊》2001,(5):16-17,20
一、现实教育生活中师爱的虚假与缺失   教育是一种生产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爱的直接生产者与传播者,更要有爱的态度、品行与能力。然而现实教育中的师爱却往往处于一种虚假与缺失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的虚假性。爱的虚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惩罚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与心罚。对此许多教师却振振有辞:“我惩罚你是因为我爱你,是为了你好……。”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第二,占有性的“爱”。教师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新时代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要求每一位老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人性的兽性训练。因此,教育过程就是滋润爱的过程。教育离不开爱,爱离不开教育。因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可塑性强,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同而给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提出,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高尔基说:“有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爱应该有爱的方法,更应该有爱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张之亮 《江苏教育》2007,(23):F0004-F0004
泰州市高港中学创建于1999年,是高港区新建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的公办学校。学校确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网络和创新、勤勉、生动、积极的教育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学生中开展“爱我港中,努力学习;爱我祖国,立志成才”的教育,教育学生不仅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张洪芳 《山东教育》2002,(30):18-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对幼儿进行四爱教育,要坚持两条原则:即教育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实施四爱教育的途径是: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由浅入深随机进行;结合幼儿一日作息随时进行;把四爱教育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采取的方法是激励,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活动。使幼儿在迁移默化的随机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四爱品德。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机进行“四爱”教育1.明确“目标”,贯彻“教育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丰一吟 《华章》2011,(4):56-57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问题是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吗?爱是包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吗?爱是万能的教育金钥匙吗?不是!决不是!爱决不是教育的全部。高尔基说:“单单是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许康惠 《学子》2014,(12):13-14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幼儿、不懂得如何施爱,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热爱幼儿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成功的教育。教育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更注重为师的教育爱。作为教师,拥有了教育爱,才能以人为本。才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而且包括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的较快的适应能力。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就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