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朝多送别诗,韩愈的《送董邵南序》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本文从诗歌的行文背景出发,探究诗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以求得其诗趣,奇文共析。  相似文献   

2.
学生练习册上有一道关于韩愈《送董邵南序》的开放性试题,其内容如下: 后人在评述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散文的文气或风格时曾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试回味所学过的韩愈的散文,以《送董邵南序》为例,简要谈谈你对韩愈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气势奔放 ,有如长江大河 ,结构严谨 ,文字简净而流畅 ,语言特别丰富 ,至今还有很多成语为人们所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也有版本题为《送董邵南序》)是公认的佳作 ,全文仅 15 1字 ,布局曲折缜密 ,言外见意 ,耐人寻味 ,曾被多种古文选本收录。初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已将其选入课文 ,供初中生阅读。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讲明两点 :一是董邵南是何许人 ,为什么要去河北 ;二是韩愈对董邵南去河北的态度如何。董邵南是韩愈的朋友 ,到长安考进士 ,连续几次都考不上 ,韩愈曾就…  相似文献   

4.
“韩愈为什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安徽省2004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中曾出过这样的题目,试卷参考答案为:①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②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佳作,其行文多迂回曲折,用语宛转含蓄,初中同学读这样的文章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阅读提示”语),会有不小的难度。这是一篇赠序,是韩愈赠给其友董邵南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佳作,其行文多迂回曲折,用语宛转含蓄,初中同学读这样的文章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阅读提示”语),会有不小的难度。这是一篇赠序,是韩愈赠给其友董邵南的。为读懂此文,先得了解“序”这种文伴以及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初中课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全文仅151字,句句意味深长,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感人至深。读罢,让人不由得不佩服此文结构之巧妙和韩愈用心之良苦。金圣叹曰:“送董邵南往燕赵,却反托董邵南谕燕赵归朝廷。命意既自沉重,用笔又极顿折,看他只是百数十余字,凡作几反几覆。”(金圣叹  相似文献   

8.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作者韩愈为朋友离别而写的一篇赠序。韩愈本身是反对朋友董邵南到河北(也就是燕赵之地)去谋职的,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而在这篇文章中只能婉转含蓄地体现出来。特别是最后请董生到燕赵之地后寻访人才到长安来做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别处的人才都到长安来了,董生还  相似文献   

9.
朝鲜文学家李植在散文创作上深受韩愈影响,其《送权生尚远序》与韩愈《送董邵南序》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宽慰友人、抒发怀抱为主要内容;两序都有巧设铺陈、错落有致、微言大义、语短情长的艺术特征。但两序思想旨归有所不同,前者意在"警",后者意在"留";语言风格各异,前者坦诚、直率,褒勉鲜明,后者含蓄委婉,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送董邵南序》是一篇著名的优秀散文,出自唐代大文字家韩愈的手笔。这篇序文很能代表韩文的艺术特色。文仅百五十字,却“有无限开阖,无限变化,无限含蓄”,堪称“短章圣手”。 这篇妙文,诚然是有“无限开阖”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的话语体系与批评方式虽判若秦越,但如珠玉辉映、笙磬和谐者,亦无不有。从对韩愈《送董邵南序》解读模式的梳理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散文批评家比较关注文法、文势、文气等具体的文本研究,也颇为关注与作者、时代相关的文化研究,对批评者自身的感受则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韩愈为密友董邵南写的一篇赠序(时董邵南将赴河北藩镇处谋职)。赠文虽有留董生之意,然而表意含蓄,且“留”的理由也不充足。因此,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横在韩愈面前的难题,使他即便用尽智慧,极尽雄辩之能事,也无法说服董生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教学重难点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讨论法。(解…  相似文献   

14.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韩愈的散文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错综见意,吞吐往复,参差离合,曲折生姿。探讨一下它的曲折美,对我们今天的散文写作是不无借鉴意义的。深微屈曲高情远韵刘大櫆说:“退之以雄奇胜,独此篇(按:《送董邵南序》)及《送王含序》,深微屈曲,读之觉高情远韵,可望不可及。”(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第247页)所  相似文献   

16.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之作,据清人方世举推说,当在中唐“宪宗(805—821)之世”(转引自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其时,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而河北三镇泸龙、魏博、成德)不受李唐政权节制.为害尤烈。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三镇军阀延揽人才招募豪杰.扩张其独立王国的势力。怀才不遇之士,为谋求出路.应召投身军阀幕府者往往而是。董邵南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出行河北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韩愈的短篇名作《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其情怀深寄,又态度鲜明;构思曲折,又放收有度;措辞委婉,又气势兴盛。“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合,无限变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古文观止》)但其细部之处,比如仅有的两处用典,选例之精当,意蕴之深微,却少见专论;“短章精例”所起的四两拨千斤的写作技巧,难见发掘。文章辟头便总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文尾要求董邵南“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对其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首选对象古今谁不公推千古名侠荆轲?而韩愈为啥却单举了个无名氏狗屠?燕赵名将贤臣多多,如廉颇、赵奢、蔺相如、郭隗,他为何又只举了个乐毅?弄清其中用意,有助于明悟韩愈的识人标准,加深理解行文的主旨匠心,也可习得韩文善取典型、“锦上添花”的写作特色。“屠狗者”何许人也?乃战国时燕国隐于市井的一  相似文献   

18.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