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造思维是健康个体皆有的心理能力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 ,是在个人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 ,发现新事物 ,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自有人类以来 ,人们就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界、认识人类本身 ,以不断改变自身的处境来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因此 ,创造是人类本身的属性 ,创造思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 ,是每一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最早系统地研究创造思维的P.吉尔福特等人认为 ,创造思维具有“流畅性(产生许多符合某些要…  相似文献   

2.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出特殊的艺术形象,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实践活动包括音乐创造、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几个基本环节。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音乐活动从创作到表演、欣赏都离不开创造思维活动。许多音乐教育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对于发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教育既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中固有的创造因素,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能,是开发学生脑力,使之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的获得已不能仅靠教师的传授,知识需要靠自己一生不断地努力学习、探索和发现。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作为任课教师,应着力研究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确立相应的培养策略.让他们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即创造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创新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创新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表现与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得出有价值的、非结论性的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和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就根本不可能有创新之举。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做到以下三点: 一、自信——创新的动力   自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学习的自信心在精神上、情感上能给学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迸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创新精神培养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却程度不同地陷入了对创新精神的误解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误区。误区之一:创新是高智商者的“专利”这种观点认为,只有极少数天才,即聪明绝顶、智商极高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与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多大相关。创新就是“创造”和“出新”,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在掌握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新理论,发现新方法,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10.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1,(10):23-24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研究表明,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得以形成的核心。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须充分运用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加强创造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的最佳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着力于单项思维的训练创造思维内涵丰富,它包含“迁移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变通思维”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思维形式都在创…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离不开创造思维。社会的未来发展更离不开创造思维。叩开21世纪的大门,知识经济将扑面而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育应当作出怎样的回应?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小学课程中,它的教学内容最多,课时数最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课堂,是…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都知道,思考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思维方式又是与思考紧密相连的。所以说,个体的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思维开始的,写作作为一种切实的创作活动,更能体现出写作人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观念。写作其实属于一种精神产品,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有时候被人定义为一种思想、心理活动,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可以说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甚至创造力,每一种活动都伴有思维活动。思维是学习成功的核心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都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他还说:“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常常以探究为中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它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实验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实验能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思维的一个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们常说的“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什么是“会学”?最主要的是会思维。而要做到会思维,就要掌握科学化的、最优化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美国著名学者鲁特·伯恩斯坦说过:培养创造思维品格,必须善于运用12种“思维工具”,也有的中国当代创造思维研究专家提出要形成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积极倡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但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步,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创新能力核心内容的创造性思维,则在整个创造活动中起主要关键的作用,创造性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书本经验的准则去思考问题,而是根据现实问题,去寻找具有新颖性、实效性的解决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死”学为“活”学,“难”学为“易”学,“会学”为“创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同行的重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多探讨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思维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的成分主要包括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在行为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变通性,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作用的影响。二是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黄莉莉 《学子》2014,(11):25-25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建立在真正自我基础上的“能学”、“想学”和“会学”。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以学生个体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它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什么是问题意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存在一些难以解决或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有:一、目标障碍。…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指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个方面。其中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处于首要位置。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创新思维表现出个体在观念层面新颖、独特、灵活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创新实践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