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办杂志的人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一本杂志要生存,最好的状况是善于经营,自负盈亏,否则必须要得到经济上的外来支持。目前国内杂志的资金来源,无非有几种模式:要么政府扶持,要么企业赞助,要么外来公司协办。宽泛地说,能够列入国内文化杂志类的,可以说有上百种。既有非常学院派的如《中国文化》、《方法》,又有非常大众化的如《文化与生活》等。在此,我只能将探讨的范围规定在以下的12本既非纯学术,又非大路货的“雅文化”杂志中。在我看来,这12种杂志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文化类杂志面临市场经济时,所作出的几种应对姿态。基于这种思路,我们来观察这12种杂志,看看它们的应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字面意义上讲,所谓的出版社自办发行,应该脱离传统的发行渠道,或主要不是依靠传统渠道,而另辟蹊径。要么在批发业务方面建立自己新的发行渠道,要么在零售方面广布自己的销售网点(如建立专卖店等)。而我们现在大部分出版社所谓的自办发行还是依靠传统的发行渠道,既没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发行渠道,也没有几家出版社能够广布自己的零售网点。惟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同的是由原来一家新华书店总发行,变成面对全国成百上千家新华书店,而面对一家或一百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同一个渠道。当然,民营书店的兴起是一…  相似文献   

3.
六年前,我们一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老婆所在的工厂倒闭了,而我在一个小城文化馆工作,工资仅三百来元。穷则思变,我带着老婆一起到广州打工。广州是那么充满活力,他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个没有文凭但却发表过近百万字文学作品的半老头。我被一家文学杂志社聘为执行主编,由此焕发了第二个青春,在策划和编辑杂志中充满激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杂志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4.
白云天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03-I0004
近日。一家美国著名摄影杂志列出了刚刚过去的2006年10大最惊奇、最引人注目、最令人不解的图片新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到底是哪10件图片进入了这个榜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作为出版人,我们对于图书质量的评判似乎总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要么有学术价值,要么有发行量,二者有一,自然就是好书。这一偏狭的理解长期困扰着我们,甚至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使得我们把图书质量的评价标准单一化,从而制约了图书选题的制定与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出版业向质量效益型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出版社,有的以出版杂志为主,兼出少量的图书,叫作杂志型出版社;有的以出版图书为主,兼营几种杂志,是图书型出版社。占总数90%以上的小出版社,基本上是单一形态的,要么只出图书,要么只出杂志。从1980年以来,大、中型出版社都在争着出版杂志,再次掀起了杂志的创刊热,许多出版社已成为图书杂志型出版社,杂志的出版在它们的经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难说它们究竟是以什么为主了。日本出版界人士说,在日本国民消费支出长期低落,出版界图书实际销售额停滞不前的严酷环境中,1980年又一次出现杂志创刊热,当年新出版的杂志有235种,1983年又创造了战后杂志创刊  相似文献   

7.
写完《杂志报纸化》一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题目──“报纸杂志化”。现在不少报纸正在向杂志靠拢,办得颇似杂志,因而便产生了“报纸杂志化”的说法。虽然我们至今未见哪一家报纸被杂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化”过去,但是有些报纸向杂志靠拢的迹象和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迹象和趋势有哪些表现呢?一是追随杂志杂七杂八的内容。杂志以“杂”取胜,以“杂”见长,以“杂”吸引读者,如今不少报纸也在向“杂”的方向发展;天上地下,百行百业,千种知识,无所不谈,使报纸成了Magazine,成了装载“十八般兵器”的货真价实的“军用…  相似文献   

8.
品牌意识服务精神未来眼光河北沧州晚报社总编辑刘桂茂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纪之交的门坎上。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不管是从世界看还是从中国看,报业的发展都处在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要么冲上去,到时代的潮头搏击,使自己尽快发展起来;要么被历...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份我到德国探亲,由于工作关系,特别关注了一下那里的电视指南类刊物,具体而言在杂志化、服务意识、娱乐性三方面感受很深。一、杂志化我们所熟悉的“电视报”在德国很少见到,德国的电视指南已经杂志化了。在慕尼黑的一家报刊店里,店主专辟了一个书架摆放这类杂志,有七、八种之多,分为双周刊和周刊两类。相比较而言,双周刊印刷得更讲究,也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像《TVToday》、《TVMovie》、《TVSpielfilm》、《TV14》都是双周刊。在德国有线电视用户能收到35个频道左右的电视节目,这些电视指南刊登的节目表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路,要么殉道,要么胜利。”——艾哈迈德·亚辛(1936-2004),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创始人和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1.
重点号专题是针对本学科发展前沿和临床防治中的关键问题设置的栏目.既往《中华烧伤杂志》采取电话联系专家,根据研究专长对口的方式对重点号选题进行分派,组织到的重点号稿件要么数量不多,要么稿件质量不高,有些甚至不如自由来稿的质量.2017年,编辑部借杂志编委会换届之际,对351名编委会成员进行“杂志报道的主要导向和应组织的重点内容”调查.并尝试根据调查内容,整理出25个重点号选题,通过常务编委在会上现场讨论、主动认领的方式,调动了组稿专家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梁云 《新闻前哨》2002,(11):37-37
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成功与否,同记者的文化素质高低,特别是记者提问和现场行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的成败。我们看到在以往的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平常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有些记者在介绍现场有关背景和采访提问时,要么现场把握能力较差;要么是提问不当;要么举止过于张扬。本文所谈及的主要内容,是记者现场行为的风格问题,即是张…  相似文献   

13.
刘强 《新闻采编》2006,(5):30-31
平时读党报,总会看到许多令人兴奋的好新闻。但也有一些新闻阅读后使人一头雾水,要么是不知所云,要么是怀疑其真实性,要么是显得绝对化,要么是索然无味……。每当读到这些新闻时,总隐约感到,我们的记者似乎应该“多一些”什么和“少一点”什么?笔者想来想去,冒昧列出了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4.
在我斗室的书架上有5册自己装订的杂志合订本。它虽然在那些装帧考究的图书衬托下显得“寒酸”了些,但在找的心目中,它们却如同漆黑夜晚照亮我前程的明灯,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们就是引我走上成才之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与《新闻与成才》的结缘,要追溯到6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刚穿上军装不久的新兵。一天深夜,睡梦中我们被一阵急促的“救火”声惊醒,营房西侧一家老百姓的商店着火了!我们连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并及时扑灭大火。第二天中午,回想昨晚战友们奋力救火的惊险场面,在学校时就爱写写画画的我,又萌发了写作欲望。很快一篇…  相似文献   

15.
因为是报人,所以对新闻媒体就特别感兴趣。去年年底,应邀去德国访问前,德使馆的人事先征求我个人意见,希望采访参观德国哪些领域和事情,我毫不犹豫地写上德国的报纸和杂志。德方给我们安排了两家新闻单位,一家位于新鲁尔区的不大不小的报纸,另一家则是位于汉堡的《明镜周刊》。《明镜周刊》大名鼎鼎,我们早有耳闻。尽管如此,陪同依旧向我们介绍该刊的名气和“业绩”。另外还告诉我们,这家杂志的门特难进,因为这是一家令许多政治家和名人头疼的新闻媒体,它时不时刊载出一些揭露性的文章,让一些人不是丢了官,就是处于尴尬的境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朋友们议论:“现在的广告,太假!”也在广告界混饭吃的我,每闻此言不免怦然心动感慨万千。细细思忖,我们的广告确实有部分太虚太假。但是纵观大千广告世界,真实的作品居多,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妄自菲薄。那么为什么不少观众朋友都对我们的广告产生虚假感呢?一是策划人的矫揉造作。此类创作,有的纯系个人观感、一孔之见,有的根本是牵强附会,创意出来的玩艺儿要么令人费解,要么不伦不类,虽然作者自呜得意,但是观众却看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云,直觉告诉观众:这广告华而不实,假!  相似文献   

17.
印度在我们的脑海里,只是几个抽象的片段。其实我们也并不了解中国,我们所看到的,要么是纯粹的喜悦,要么就是歇斯底里的控诉,没有人用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18.
很多时候我们写新闻稿、看新闻时总觉得缺了那么一点,要么是没说透,要么是没说到点儿上,就像抓蛇只抓到六寸,蛇还能扭来扭去向上缠一样,心里  相似文献   

19.
5年前,我在另一家杂志社供职。为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杂志社将编辑的电子邮箱地址公布于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台刊“投稿须知”的启示彭援军最近,笔者见到台湾《现代营建》杂志社的“投稿须知”,读后感慨颇多,深感值得大陆报刊同行借鉴。尽管《现代营建》是一家很专业的杂志,但它对投稿的约束性条文,却使各类报刊对待投稿有着普遍意义。这里让我们边看边议。“一、稿件均需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