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伽达默尔自传《哲学生涯》表现出哲学与诗并重的明显旨趣。《哲学生涯》展现了哲学与诗相辅相成的成长关系,伽达默尔从早期热爱文学的新康德主义者成长为海德格尔派的存在主义者,最终有机地将诗融入哲学之中,创立独具诗化风格的哲学诠释学。伽氏诗化思想的形成与其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语文学的修习、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与晚期诗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德国哲学的文学传统都有内在关联。伽达默尔诗化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和语言学、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融合,是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传统在20世纪后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诗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化是语言的原初本性,它构成了语言发生与创造的一系列内在法则,当语言演化为逻辑推理符号后;诗化依然在语言的深层结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决定着语言符号转化为艺术符号的可能性,是艺术语言存在的客观基础和前提。艺术创造中的任何主观努力,一方面是语言诗化基因的释放,一方面又受其内在规律与法则的制约。为此,文章具体分析了诗化基因的发生、内在运动法则及其主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人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入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一、语文…  相似文献   

5.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挑源"情节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7.
哲学理性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有机性,而使其内在的价值和生存意境难以开显和敞亮。在中国古典诗中,哲学的神圣意境可借助诗象去表征。换言之,借助于诗象,我们可通达哲学的那种情感与理智交融的玄妙境界。这便是诗化哲学所彰显的诗意接受。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中国教育的开创者,曾倡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个观点开创了中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诗化教育,其实质是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精华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努力追求集真、善、美合一的诗化教育之境界。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埤小)紧紧围绕“诗化教育”,通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努力将诗歌精神与诗化品质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桃源”情结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了解。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向来为研究古代小说史的学者所重视。由于唐传奇作家的特殊身份,以及历史的、时代的种种原因,使唐传奇呈现出鲜明的诗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物、主题、形式的诗化。此三方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形成了唐传奇诗化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从而成为古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枝耀眼奇葩,并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太谷学派是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创立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曾活跃于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在当时民间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该学派各代学人有诸多道教诗歌遗留于世,其诗大都宛若天籁遗音,映射出诗化哲学的生机活力和浪漫之美。可以从诗化哲学的文化视角对太谷学派道教诗歌予以观照、透析和阐扬,以明晰其诗化哲学的缘起,领略其诗化哲学的魅力,发掘其诗化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隐喻化批评作为一种诗化批评,具有与普通文学批评大异其趣的审美特征和理论特征.它借助于隐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和境界,引导读者在其暗示下去感受、体验、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和境界.中国古代文人既是诗人又是批评家的特殊身份,为这种批评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3.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陶渊明的家世、三仕三隐、结庐人境三个重要生活层面为主线,从诗人心灵与作品的契合点入手,其中贯穿对诗人隐逸思想内涵与作品的对照阐释,力求更深刻地揭示陶渊明田园诗中所涵盖的淡泊超旷,安贫乐道的诗化隐逸哲学,对其高洁、旷逸的审美人生予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诗化"是当代人文学科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和趋势。哲学等人文学科通过与文学、诗学的联姻,借助诗化语言,追求诗意境界,走出科学主义的窠臼,达到与生活世界乃至生命的融通。在历史上,教育学也曾有过"诗化"形态,但随着近代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加快,诗化教育学迅速衰微。重建诗化教育学的实质是当代教育学的语言学转向,它不仅能推动教育学语言表达与认识论的变革,使其更加接近真实的教育生活世界,而且能引导教育逐步摆脱工具主义价值观的羁绊,走向诗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林徽因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诗化的情绪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是“三十年代极富个性的,艺术上渐臻于炉火纯青的女诗人”,其作品主要歌颂了爱、自然、生命,反映了对时世的感怀。她以艺术家的全部气质捕捉灵感!诗化情绪,把诗意盎然的感觉和情绪熔铸进美的艺术形象,创造了美的艺术品,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诗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修身思想十分丰富,其典籍浩如烟海。笔者长期研读中国哲学并深入思考,择其修身思想的核心与精华,探究其相互内在关系,归纳为十大修身思想,即罗伦生死同异思想、老子不病不亡思想、叔孙豹三立思想、孔子立达思想、吕氏三先思想、伊尹先己思想、荀子口身思想、孔子六蔽思想、孟子大任逆境思想、《大学》三八修身思想。继承中国古代修身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