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19):35-3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相似文献   

2.
“生成”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新概念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  相似文献   

3.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以“体验”为中心,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成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光彩。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引导学生生成阅读“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教学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找准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熏陶感染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因刻意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现状点击镜  相似文献   

11.
戴正兴 《山东教育》2004,(35):12-13
《语文课程标准》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的“多元”思想十分引人注目,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以这样的理念来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悖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依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力的培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围绕文学作品阅读,积极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阅读“个性”与创意表达的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式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实践语文教学目的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生对于学习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尤其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更是如此。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把学生个人独特的“体验”有机地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如何引领学生从初步的有所感想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本文试图以学生的“体验”为研究视角,结合一些具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考深度。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智慧和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真正做到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内容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什么叫“独特体验”呢?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构建的“意义”。由于学生经验世界各异,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不同,思维和认知水平千差万别,因而所构建的“意义”极具个性色彩。一些已经习惯于拿既定的中心去灌输给学生的教师学习至此,豁然开朗,于是便以此…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行,这种“过度解读”歪曲了多元解读的真正意义,使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20.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