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打腹稿好     
我为党报业余写稿20多年,一个较深刻的体会就是在有了素材之后,在未动笔之前,要多思多想,先打个腹稿。先打腹稿有不少好处,首先是可以节省时间,恰当处理素材,合理组织材料,写起来得心应手,一篇稿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业余时间写稿是此较紧张的,特别是农忙季节,只能利用晚上写稿。我在采访一二五团二中一年级学生徐德因触  相似文献   

2.
业余写稿是件苦差事。八年来,我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写稿、学习与写稿、家庭与写稿的关系,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写稿,得到很大锻炼。有439篇稿件被各级报刊台采用,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3.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4.
我上中学时就喜爱新闻写作,入伍后就开始了业余写稿的生涯。多年的业余写作,使我扩展了视野,丰富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10年突,我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60多篇,这是我业余写稿的“甜”,当然,我也尝到了新闻写作的酸、苦、辣。所谓的“酸”,来自一些人“酸溜溜”的话。写稿见报少了,有人会说什么“你不是写作那块料地!”所谓“苦”,是指采访写作要占用业余时间,偶尔采访不深入,还会使稿件中人物、事件、数据有出入或失真,各种压力就会接覆而来。所谓“辣”,就是稿件写得太一般了,也…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由于写稿的需要,经常求教于专职新闻干事和一些老报道员。他门有的对我说:“写稿要写得长一些,详细一些,文中引用的事例要多几个,便于编辑同志在改稿时选择,这样做稿件的命中率也高。”以这些话我将信将疑。后来,我采写的稿子见  相似文献   

6.
我坚持业余写稿已20余载,很多朋友说我写的文章具有火柴盒味,乡土气息味,家庭生活味.我回答:“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我从1985年1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到目前为止,先后被中央电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采用了150多篇。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信问我,写稿有什么诀窍,如何提高稿件质量?我的回答是:要在"新"字上下功  相似文献   

8.
读了《新疆新闻界》今年第2期上刊登的《编采人员业余写稿为何受非议?》一文后,我想谈点粗浅的看法。我认为:编采人员业余写稿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应当提倡。这是因为,在今天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信息量越多,越能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社会需要新闻界提供更多更好的稿件。而从编采人员的角度来说,人活着就应当有所追求,应当力求多作贡献。编采人员在完成岗位任务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写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益  相似文献   

9.
当有人祝贺我在宣传报道方面取得成绩时,我总是很真诚地说:“说真的,不是《新闻爱好者》,我早垮了。”我可忘不了那段生活。那是我当业余通讯员时,因为做营业员,报道线索受限制,写稿较难。为弥补不足,常和乡里的一个未婚男青年一道,利用业余时间出外采访,有时还在一起琢磨着写稿子。那个地方偏僻,不“容忍”这种正常的男女交往,没多久,我单位就传出不三不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手记     
对准目标“狠射门”我是个通讯员,也是个业余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些稿件被省内外报刊先后刊用,别人问我有啥门道,我说:“对准目标狠射门。”投稿和射门一样,要有不甘失败的决心和信心。记得我刚开始给一家报纸副刊写稿,寄一篇退一篇,寄两篇退两篇。不知是我的决心感动了编辑,还  相似文献   

11.
我坚持业余写稿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一直这样认为,作为通讯员,不仅要积极写稿,而且要带头做人,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九八二年,我县号召生了两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通讯员利用业余时间写稿,要学会处理写稿中的苦与乐。在苦恼时学会摔个跤后学个乖,可以说是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1960年,我在中学读书时,有一次按照县报的要求,利用星期日到离校较近的几个大队采访。由于采访时间仓促,我对几个大队(村)干部也不熟悉,回校后连夜写成稿子寄发了,结果,错将甲乙两个大队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8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报社撰稿,几年来,被军内外各级报刊采用240多篇,被《致富时代》杂志社等四家报刊聘请为通讯员,荣立了二等功。最近,又被广州军区政治部和广州军区《战士报》联合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坚持业余写稿的体会是: 一、把写工作材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笔者是一个业余通讯员,由于常年坚持写稿,在报刊电台上登出来的稿件很多,对此,一些同志说我同报社熟悉,与编辑有“特殊关系”,更有的甚至认为我经常向编辑送礼。为此,有些同志常同我说,要我帮助他们与报社编辑“疏通”一下,当我把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明,有些人还认为我在“卖关子”。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从当《苏南日报》通讯员算起,至今已足有三十五个年头了。目前是无锡市、县党报和电台、广播站的业余通讯员,连年被评为这些新闻单位的优秀通讯员。有人说:当通讯员,只表扬好的,不愿或很少批评坏的。但我认为,当通讯员应当实事求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在坚持以报道先进为主的同时,也要揭露、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1984年8月,我看到我校所在镇上有少数人在贩卖西瓜时,垄断集市贸易西瓜,任意抬高西瓜价格。我写稿向报社、电台予以揭露。当时家里人对我说:“都是地方上的人,人面  相似文献   

16.
我万万没有想到,今年“五一”节前夕,全厂1000多名职工评选我为“本厂10名新闻人物”之一。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信任和鞭策,更重要的是对党的新闻报道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程,心里颇不平静。过去,自己总认为群众对业余通讯员的工作并不理解,觉得写稿是一种“得不偿失”,“吃力不讨好”的事,听到个別同志指责我写稿是为了“捞外快”“迎合领导”“想出名”等等,就十分“委曲”。我想,自己放弃休息,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写稿、送审、邮发,这占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稿件发出后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刊用,我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却得不到应有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的亲身体验 ,要当好一个通讯员 ,得做到“六不怕” :1 不怕冒风险。要敢于写批评性的社会新闻 ,只要事实准确又值得宣传 ,就不怕承担责任。2 不怕别人说闲话。不怕别人说写报道影响工作、图名利、挣表扬、出风头 ,因为写报道是搞宣传 ,也是工作。当然也要处理好写稿与工作的矛盾。3 不怕得不到领导支持。作为业余通讯员 ,下乡工作就是采访的好机会 ,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写稿 ,写出成效 ,领导自然就会支持。4 不怕投稿不见报。写了很多稿子不用 ,就灰心丧气 ,从此不写了 ,这是不对的。要多动脑筋 ,多想问题 ,多选题材 ,多写稿件 ,…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800多篇稿件,其中有十五篇被省、市级新闻单位评为一等奖、二等奖或好稿、优质稿。回顾十多年写稿实践,我的体会是,要想不断进取,必须坚持“四学”。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84年12月被南通日报社招干进入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根据我报考的志愿,分配我做会计工作。可两年之后,不知不觉,我渐渐地也爱上了新闻写作,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爬格子”。业余写稿要做有心人,时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1990年8月,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自从全国推行使用“银行汇票”结算单后,有好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或经商者,在受理银行汇票时,因审核不严或因缺乏识别真假银行汇票的能力,给一些违法分子诈骗钱财提供了方便,造成了可观的经济损失。这件事,使我心里久久不  相似文献   

20.
大凡写稿的人,都想发表。然而,又并非所有的稿 件都能发表。因为,写稿和发表需要作者和媒体的双向选择。而在这双向选择中,一般说来,写稿人要服从于媒体的需求。从这些年的写稿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特点,在新字上做文章。 我从1981年16岁时开始业余写作,起初曾屡投不第,但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爬滚打,在各媒体编辑老师的教导下,至今已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各类文章上千篇,其中仅在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的就有十几篇,有的还获了奖。由此,我成为新华社等一些媒体的通讯员或特约撰稿人。 我在写稿中,主要注意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