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治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改革的新方略。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治理理论的主要制度安排之一,部分公立学校“转制”实践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制度层面进行治理变革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着重就治理视野中的公立高校“转制”和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浅谈诚信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重视“诚信养成”;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加强就业环节的诚信教育;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环境。诚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教育能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提供宽松的内外部环境;诚信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大部队”,已成为助推地方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质量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由于理念落伍、结构断裂、机制分化、手段脱钩等诟病存在,严重束缚地方高校现代化进程。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经纶之智,构建理念、结构、机制、手段一体化的现代化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有助于提升其内部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缩小与部属院校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治理:重构政府、高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治理 ,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高等教育的治理 ,首先意味着政府的角色或功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政府不再是高等教育产品的惟一提供者 ,政府对高校的管理由“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转变 ,在资源配置方面 ,将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 ,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权力的依赖和互动 ,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发生重组。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是非国营化、去中心、自治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具有强烈“外部目的性”的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现实挑战:一是如何充分体现其“外部目的性”,二是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民间质量立场导致高等教育普及化动力不足,四是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失衡,五是高中教育结构对普及化的制约性凸显,六是类市场化治理模式不利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必须立足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殊性和面临的现实挑战,走出一条中国式高等教育普及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价值、主体、结构等多元治理要素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其主要特征的全面把握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从使命管理、政治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阐释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剖析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价值张力失衡、权力张力失衡和结构张力失衡问题。要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张力失衡问题,需要以价值耦合凝聚高等教育“公共性”价值共识,以利益共融打造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利益共同体,以结构优化构建纵向连通、横向协作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公共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准则是关于大学治理的原则和标准,是介于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大学内部规章制度之间的“软法”。治理准则的出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是为推动大学高质量办学而产生的治理工具,也有在高等教育系统层面完善治理功能的缘由。对国外大学治理准则的探讨,揭示出其发展具有趋同性下的非同步、非均衡特征。基于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可进一步扩大准则治理实践范围,加快研制、出台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几个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等教育质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引起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质量第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这一观念已逐渐为我国高等学校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界所认同和理解。大力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刻不容缓,是当前和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被介绍到我国,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开辟了一个新视野,从质量保证的角度审视高等教育管理,无疑对于保持和提高教育质量大有神益,同时也给我们提出许多值得深思的新课题。在这千年接交之际,人们不禁要…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的进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不同利益治理主体价值共创和行为协同的过程,为实现“共治”“善治”的治理目标,在“放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治理主体进行“赋能”,促进和发展其治理能力。“赋能”是动态发展的,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突出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认知和行为的改善。依据价值共创网络的分析框架,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层面网络环境的结构赋能、中观层面信息技术的技术赋能和微观层面治理主体的心理赋能,不同层面的赋能都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发挥价值共创网络的赋能优点,可以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伴随系统性变革,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呼唤协同治理.良好的治理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阶段和超大规模的特点,协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治理,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迈进。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如何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与保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因此 ,以总结天水师范学院扩招后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以院校加强自身建设为切入点 ,对师范院校如何应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局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实现“质”上的突飞猛进,更是意味着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都要迈向现代化。作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重要机构,理事会对完善现代大学治理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回溯我国高校理事会的起源与发展,从理事会的定位、成员构成与职责权限等方面探究我国高校理事会面临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法国等3个欧美国家高校理事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为完善我国高校理事会制度提出建议。发挥理事会在高校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应确立科学规范的理事会定位,促进高校决策模式的专业化;其次要倡导多方群体共同参与高校治理,促进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最后,需明确理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职责,促进高校决策职责的完备性,从而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制,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整体上讲,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逐渐由社会“精英”就业转变为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它的科学贯彻与落实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系统性支持。科学设计应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开发、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了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因此,高校应以“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人才培养、科研、辅助决策、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提供相关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城市战略已由“摊大饼”模式扩展到大都市圈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催生城市与高等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的模式与机制.近年来,新时代高等教育异地办学进入到快速发展期,由此推动了城市发展规模和形态上的分化.针对城市发展和高等教育耦合特质,应采用全域治理模式推动不同城市间差异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从合理布局、增加层次性、优化城市功能等方面加以构建高等教育与城市共生结构,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双环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战线进行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研究。到1997年汇集研究成果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要关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宏观高等教育治理思想、大学建设与人才培养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权威-目的两分法: 大学治理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高等教育治理的研究是教育学家关注的热点。而在繁多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克拉克的经典“三角协调模型”被学理界认为是高等教育治理分析框架的雏形。1999年玛瑞安娜.鲍尔(Marianne Bauer)和贝瑞特·阿斯克林(BeritAskling)在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基础之上以及结合贝达尔·罗伯特(Berdahl Robert)的理论提出了“权威-目的两分法”,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试图超越经典的三角分析模型,从而对高等教育治理问题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一、权威-目的两分法: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大学是重要的公共部门“,大学治理”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实践及研究表明,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高等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就是一种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