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创办到逐渐繁荣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图书馆学史的研究离不开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更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续编》这套丛书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创办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民国时期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本文对该丛书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概括整理丛书收录资料的类型、地域等特征,对比分析该丛书收录资料不足之处,整体概括丛书收录内容,为图书馆学界、业界相关人士使用该套丛书提供一定帮助,也希望此套丛书能为图书馆学史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资料参考与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2.
成立于1924年的上海图书馆协会,是典型的地方性学术团体。在其存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协会的创建,在民国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文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与评价,梳理了上海图书馆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评述其对民国图书馆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成立于1924年的上海图书馆协会,是典型的地方性学术团体。在其存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协会的创建,在民国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文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与评价,梳理了上海图书馆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评述其对民国图书馆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促成了一批地方性图书馆协会的设立。作为全国性的图书馆组织,中华图书馆协会也应运而生。这些图书馆协会设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通过搜集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期刊、档案、报纸及今人著作、论文、资料汇编等史料,以时间顺序对民国的图书馆协会及其主要活动进行梳理、考证,希冀对民国图书馆协会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他曾先后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竭力倡导图书馆对教育大众和启迪民智的重要作用,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英才,则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并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发展图书事业的人世楷模和珍惜人才精英的学界泰斗。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图书馆史,总结并揭示中国图书馆发展的规律,可推进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今后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学、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四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当适时编纂一部贯通古今的中国图书馆通史;古代藏书史是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范畴里来;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和图书馆史的内在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图书馆史划分为古代藏书(先秦至清中期)、近代图书馆(清末至民国)和现当代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个阶段;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应该具有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同时也要着眼其与世界图书馆事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7.
今天,《上海图书馆事业志》问世了,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部覆盖全市的、跨系统的图书馆专业志,是有史以来,上海市第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图书绾专业志。这部志的编纂是由上海市方志办统一规划和领导、由文化系统方志办牵头、上海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是新兴起的一项文化事业.它兴起于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到民国初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国中期达到了发展的高峰.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蔡元培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蔡元培一直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注和推动着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湖南方志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华享 《图书馆》2001,(2):11-17
文章分魏晋南北朝荆湘池记、隋唐荆湖图经、宋元湖南地方志己、明清湖南地方志、民国湖南地方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地方志事业6个历史时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南地方志的源流及编纂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刘承干是民国私人藏书家第一人,纵观其图书馆生涯,从爱书、读书、购书,再到利用与发展图书馆事业,可谓与图书馆有着不解的情怀。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及工作方法都对现代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太虚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佛教改革,振兴佛教。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宣传和创建佛教图书馆,为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探索中国佛教图书馆发展之路;二是创建了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为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图书馆事业在南京奠基发展,图书馆迅速取代藏书楼成为社会藏书主流。三四十年代,南京有两大公共图书馆著名于世:一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一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后者为全国仅有的两大国立图书馆之一(另一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北平图书馆有京师图书馆的基础,而中央图书馆却是白手筹建,后又遭逢战乱西迁,在动荡不安中伴随着忧患逐步发展起来。中央图书馆的历史在民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 民国元年(1912),南京临时政府决定筹建中央图书馆,由教育部主持其事。当年3月,发布《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筹设中央图书馆收买古籍启事》,内容  相似文献   

13.
民国私立大学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存在了40多年。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兴衰史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分三个历史阶段来回顾和总结私立大学图书馆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4.
1908年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开始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尽管中美各界就美国退还庚款用途莫衷一是。但主体基调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中美图书馆界亦把握时机,力促美国退还庚款用于民国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5.
民国报刊时常刊载社会各界参观图书馆的报道和文章,参观群体包含图书馆界、教育界、新闻界,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无论指导、学习型的参观,亦或景观化倾向的参观,参观活动促进了图书馆界的交流与互动,宣传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度,凸显了图书馆的发展成就。图书馆参观群体是助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16.
民初京师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在赓续前清京师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担负着为国家全面、完整地收藏并妥善保存图书的职责,不仅推动了民国图书馆的转型,而且为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馆藏图书的来源、整理及利用如何,无疑是我们在研究民初京师图书馆中迫切需要理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精神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人成长的精神支柱、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永恒的不朽的精髓.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的一生是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一生,是身体力行并不断丰富图书馆精神的一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展示了沈祖荣先生的光辉而伟大的生命历程,弘扬了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纂修的地方志、被誉为“当代方志的雏形”的《民国鄞县通志》的解读,剖析以陈训正为代表的民国方志学家与时俱进的方志编纂思想,以及对传统方志学理论的超越和对当代方志编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袁同礼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推动者之一,他早年留学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学成归国后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努力拼搏了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图书馆对中国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图书馆深受其发展的影响。本文从图书馆教育学、图书馆观念、图书馆管理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国图书馆对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