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组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法,作为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小组讨论法是目前中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改革的“主战场”.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在实践中也曾经历过只有热闹的表象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提高的苦恼,但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3.
辨析新课程实施中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是指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围绕共同问题,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新课程实施以来,讨论这一重要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这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就小组讨论而言,还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需要厘清,在具体操作中还有一些做法需要纠正。一、认识上的误区1.小组讨论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是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所谓本质性特征,通俗的讲,就是指该事物独有的能够把它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成为它自…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成为新课改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有些教师走入了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见解,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却是在走形式。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就兜圈子提问;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就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完成任务,课堂上不惜开展许多活动,占用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这表明,合作学习已经偏离了它的本意。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宗淑华 《成才之路》2010,(11):59-6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以往的“专制型”教学形式已经悄然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型”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型”学已逐步转变为“自主型”学,整个课堂教学正大步流星地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那只能适得其反。因此,针对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让学生愿学习、想学习、爱学习。  相似文献   

6.
“三多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多课堂”提出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课堂教学始终没有摆脱“你教我学”的形式.或浮现于新课程思想的表面,合作学习重形轻质。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公开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常出现许多偏差,阻碍着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合作探究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现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流行的合作学习形式主要是“小组讨论”:按照教师的安排,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般是4个人)一组,讨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各小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成为了许多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环节,新课程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等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走人了课堂,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与实施,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从实际操作及教学效果看.课堂小组讨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小组讨论变成了闲聊;有些小组讨论表面看似热闹,实际收效甚微;等等。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使讨论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们以为运用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章建 《考试周刊》2012,(17):65-66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施了新课程的改革。我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些什么”三个方面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获取新知呢?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中基本的一种。它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且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学习形式。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种误识,使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出现了课堂上“合作就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以随时进行等现象.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课堂小组讨论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很想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新课程的普及,课堂教学活动已发生了巨大变革:自主、合作和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探究学习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能否发现、提出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1月开始,我校在探索、研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是: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一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一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一巩固练习、组内互助一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已经成了最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两人、四人或六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最“热门”的形式。讨论一开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就热热闹闹地讨论开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也立即体现了出来。细细观察琢磨,看似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参与面广的小组讨论,其实和预设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相关的一些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通过听课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觉得对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以下几点需要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7.
徐开明 《今日教育》2007,(11S):45-45
美国学者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几人组成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目前。实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师生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分组即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草草收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英语精读课中的小组讨论与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英语课堂上“小组讨论”的核心与特点,又分析了“小组讨论”与情感因素的关系,认为“小组讨论”这一学习形式鼓励并支持有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它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中的“生生互动”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交互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出发,阐述了“生生互动”模式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四种互动形式:小组课前报告、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辩论以及自编自演等,并提出实施这一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而课堂小组讨论最能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它成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小组讨论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论题、选择有可操作性的论题、巧设讨论小组、课堂讨论的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