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特性,分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此环境下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较多发展困境,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了多方面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成绩与问题相随、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信息收集、选择、传递及接受的过程。我们应积极主动地迎接"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播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传播学基本方法,正确分析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进、融入"互联网+"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手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的功能,推动工作机制、模式、手段的创新,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与挑战。本文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等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在各领域掀起了发展创新的热潮。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时代课题。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眼下我们应当积极探寻"互联网+"时代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由马云霞编著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结合时代新常态,分析与梳理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探讨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剖析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变革。该书结合互联网+背景,利用互联网思维,研究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碎片重构、环境开放、师生密切互动、教学多元相融、课程动态生成等整体发展与网络化的教育思维,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基于移动学习产生的历史背景,"互联网+"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学习模式的系统建构需要"三维互动"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学习的实践探索,了解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展望,对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掀起了社会生活变革的浪潮,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引起了学生思想行为失范,身心发展出现异化、教师不敌网络权威,主体地位受到动摇、网络环境遭受破坏,舆论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飞得更高、更稳、更远,必须正视"互联网+"发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应用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11.
面向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深入思考和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与原因,结合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着重探究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三个关键,即思想政治传递设计、德育内容的组织和施教方法的重点。通过“多视角、多内容、多手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创新教育,不断深化、细化、优化更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各民族学子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助推国家建设和民族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舆论观是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建设,舆论的对外传播和对内治理方向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思想总观点.其核心要义即党性原则、群众思维、统战思维,要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话语权,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网络强国"的有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其思想内核,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但整体课程思政推行的效果还有待验证。要真正推进课程思政,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必须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从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层面坚定学生信念,增强学生自信,提升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主要特点以及具体实践措施,将互联网、云平台及个人智能终端连接,建立思政云课堂与思政传统课堂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技术,创设双向互动、开放共享、考核多元、智慧有效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然而“以教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问题。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了如何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准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选择与使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思政学习成绩,从而形成“以学为中心”的六步进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阐述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从改革育人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汇聚育人力量、融合育人阵地四个方面,对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进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时代必然性,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将共情理念运用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中,有利于贯彻落实新时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结合重大事件、社会热点、情景模拟、经典案例、科学创新、身边故事,以及真实数据的共情方案,探讨了“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课程设计与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和改进建议,以期有效推动和优化“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本科教学。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程教育,更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将志愿服务理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实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以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自觉,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的反思,也有对“基础课”教学过程的回应,它是对“基础课”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回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课题,并进一步围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展开前提批判和哲学沉思,肩负起“基础课”走向教学自觉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