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祺 《宁夏教育》2013,(2):42-42
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有人迎战,有人则选择逃离。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相信,他们能够给孩子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家庭选择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武汉市有7个家庭的父母把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自己教育孩子。这则案例引起一些反思:农村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孩子在自然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有很多益处;学校教育既具有优越性也有不足和局限性,“在家上学”有优势也有不足,同时也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立美 《教育》2013,(9):5-5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l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4.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孩子还是要经历中考和高考,选择在家上学是很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在家上学更多的体制外选择——一些家庭选择不送孩子上学,其打算是根本不让孩子参加中高考,而是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如果在家上学主要是这种目的,那么,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践行"在家上学"的家长,有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普通教师,也有农民;他们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多因对现行教育制度不满;这些家庭大多分布在沿海大城市,其中广州和深圳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6.
据《俄罗斯报》2012年4月10日报道,今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家庭自己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孩子在家学习,而不去学校。据统计,俄罗斯目前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的孩子超过10万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还仅仅是18,000。短短4年间,"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翻了6倍。小姑娘阿丽萨早餐过后,就开始在本子上抄写单词,这是她的习字课。妈妈检查阿丽萨抄写的  相似文献   

7.
即时     
《中国德育》2013,(16):4-4
1美国"在家教育"注重培养锻炼批判性思维据美国《教育新闻网》近日报道,选择在家教育孩子的父母给出了很多理由,但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满足其独特的个性化需求的教育环境"越来越成为主要动机。正像在家接受教育的本杰明·墨菲在他的高中毕业典礼上所解释的,学习就是要获取批判性思维技能,知道该如何提问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扔来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和学校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很多无用功。在家校共育方面,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搜集了一些老师对家长的建议和期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开始迎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生育二胎也成为当今社会乐于讨论的热点问题。而二胎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识,这样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本文就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二胎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熊忽秀 《家教世界》2013,(10):27-2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珍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但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笔者认为对小孩进行启发式加情感式加引导式教育对缓和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11.
电影《亲爱的》及很多生活事件中反映出的儿童家庭安全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家长应该积极认识、履行及践行自己的监护责任,做好孩子的家庭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萍 《成才之路》2013,(30):9-9
长期以来,教育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成长成才只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认为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成效。于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的首选。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3.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无私而执著的。但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是否真正"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有时"无度"的"爱"也会演变成伤害。一、隔代人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伤害改革开放之前,家长在"爱"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可能会被多个子女、生活压力、社会教育环境、自身受教育水平等所限制。但这恰恰为孩子自主健康成长提供了沃土。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之后,大多自我管理的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的能力。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龄化现象的突出,许多老人都退休在家,四管一、六管一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当众多发展中国家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学校课堂之时,美国却有越来越多K1-12阶段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庭,在家中上学,家长充任教学之责,美国人称之为”在家上学”(Hom e school-ing)。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选择“在家上学”呢?相对于学校教育,“在家上学”利弊何在?在文章中,作者简述了“在家上学”的历史和现状,概括阐述了这首独特的教育形式可能具有的优点和局限之处,以期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选择"在家上学"的美国家庭越来越多。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家上学"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文章分析了美国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家庭特点,以及"在家上学"的立法情况和这种教育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及产生的效果。美国的"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是一种在学校之外(主要是在家中)进行的,由父母或监护人对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主导实施的教  相似文献   

16.
陈继军 《教师》2011,(6):65-65
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一开出良方。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如果我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我能做主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儿童教育究竟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权利?目前,欧美国家关于孩子“在家上学”相关的立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多数家长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自己以前吃过的苦。因此在这种不正常的“宠风”的吹拂下,加之教育方法不当,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家上学”通常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仍以家庭为基础,在家庭内部接受以父母为主要教育者的有计划的教学、育人和管理活动,它是一种与公立学校教育相对而言的“非学校形态化”的教育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来,在家上学及其相关的在家教育、家庭学校等表现形式就一直是公共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精小”而“持久”的话题,其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公共教育颇为耐人寻味且值得不断追问与反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2,(26):27-29
地方政府主要关心的不是家长为何选择"在家教育",而是家长能否提供恰当的"在家教育"。伯纳德·泰福德(Bernard Trafford),英国纽卡斯尔皇家文法学校校长,同时也是英国私立学校校长大会主席,他常会向人提起自己在1991~1996年之间的一段特殊经历。那时候,他刚被任命为一所初中的校长,而他的妻子却在家教育他们的两个女儿。那个时候,英国选择"在家教育"的家庭还很少见,周围的人都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