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邮箱     
《网球》2006,(9)
上旋的感觉问:我擅长打平击,但我也清楚,一旦需要打过渡、相持球时,就应该多加一些上旋控制。别人告诉上旋的关键在于球拍要从下往上挥,可我也许是平击打惯了,怎么也找不到这种感觉。请您帮帮我教我如何找到上旋击球的感觉?答:第一步,先用球拍把网球压在网带上(图1),再让球拍贴着球的后部把球从下向上地挤压着刷过网(图2),这能帮你体会到打上旋时球拍的运动轨迹。第二步,离网几步远.自己给自己抛球,击球点在你手腕高度,提拉动作把球拉出旋转来过网。第三步,每次打球前,花十分钟用上旋球跟同伴打小场地,注意力集中在旋转上。这样三步练习下来,你将体会到上旋的动作要领,以及球拍接触球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球技一点通     
背起球拍 上旋发球在3种发球中是最为困难的,主要是它的挥拍轨迹是与其他发球挥拍轨迹有较大差别,它的挥拍轨迹更向上、更向右侧,从球的左斜下部向右上方部挥击。有这么一个小方法可以体会上旋发球那特别的挥拍轨迹,就是结束挥拍的位置不要像通常的那样结束在身体前方,而是随挥后顺势把球拍背在身后。如果你挥拍后能很顺畅的把球拍背到身后,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说明你已体会到了上旋发球的挥拍。  相似文献   

3.
王子新明星     
汪彦平  陈功 《网球》2008,(4):24-25
你梦想过吗,在每场比赛中、每一分中、每一次击球中,你的拍弦都永远精准对位,从不跑线?在打网球时,跑线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当拍与球之间猛烈撞击时,拍弦因瞬间受力太大,会产生扭曲和滑动,这种现象俗称"跑线"。跑线后,由于拍弦排列变得不整齐,不仅会影响球拍的甜区范围,而且在大力挥拍时,击球的质量也会因受力不匀而  相似文献   

4.
九阳真经     
《网球》2008,(9):127-127
低视来球我们总是听说这样的理论——在你进行底线击球时,需要弯曲你的双膝而不是弯曲你的上半身。是的,毫无疑问这是对的,学会弯腿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弯腰的效果。但要真正掌握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球向你飞过来的时候,试着去盯住球的下半部。当你在努力尝试这样做的过程中,会发现你已经很自然的弯曲双膝降低了身体的重心。同时你也会发觉你已经将球看得非常清晰。而且,如果你的的球拍也是最先接触球的下半部,会给球增加很多上旋。这个小窍门会让你为击球竖立良好的发射装置,并且很好地运用了你的自重,因此,你的击球也同时获得了一些力量。记住,盯球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5.
1顺着“球路”击球达维登科没有超西方式的握拍,开放式站位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在当今职业网坛反而成为“异类”。事实上,他的风格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网坛的球风。我最喜欢达维登科的一点就是,无论正手还是反手,他都能很好的跟随回球路线挥拍。达维登科在击球点时,拍子伸长,拍面和球会多接触一会儿,并且挥拍的路线,就是回球的飞行路线,这保证了球拍与球有充分的接触,相当于“送球一程”,这样,可以将球漂亮的回到既定目标。我称它为“顺着球路”的回球,这项技术的确很管用。第一,球拍对球包裹的时间越长,接触就越充分,你也可以更好的控制球的飞行方向,这样做可以减少你的失误。达维登科是男子网坛中击球最稳定的选手之一,我认为这多少跟他的技术风格有关。顺着球路回球,可以打出你想要的落点,为你打出极具穿透力的致胜球制造机会。但代价是,你要在回球时,降低上旋的程度,不然球就很难控制。达维登科在正反手时都使用中度的上旋,而其他选手则以强烈的上旋为主。  相似文献   

6.
少儿乒乓球训练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对少儿进行乒乓球训练,我们的宗旨是:弘扬国球精神,培养乒坛新苗。下面介绍几点科学的训练方法,供同行参考:一、如何判断上旋、下旋击球时,作用力通过球心,则球就不旋转;反之,击球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就旋转,各种不同的旋转球都有一定的旋转规律,只有掌握旋转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所以,要判断上旋、下旋,必须通过看、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看”从三个方面看。一看,对方摩擦球时,拍面倾斜角度,拍触球的瞬间是摩擦球的中上部,还是中下部。球拍摩擦球的中上部为上旋,球拍摩擦球的中下部为下旋。二看,来球的飞行…  相似文献   

7.
一、熟悉球性及挥拍练习熟悉球性及挥拍的练习对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击球动作不正确的原因,都是由于不熟悉球性而引起的。第一是练习托球,把球放在球拍上,让球在球拍上托着不能掉下来,等球在球拍上稳定后,再做托球走并向托球跑过渡。这一练习熟练后,做第二练习,即垫球和对墙垫球的练习。这两种方法是6~7岁儿童初学打乒乓球时必须经过的一关。垫球时间一般为3~5周,比较聪明灵巧的儿  相似文献   

8.
九阳真经     
《网球》2010,(6):103-103
未完成随挥的好处 当你初学网球时,教练一定会叮嘱你尽量把随挥做完。其实击球中最为重要的,是球拍接触球的一瞬间以及球拍向目标落点推送的环节。拿正手来说,握拍方式和挥拍动作的惯性.决定了你的球拍是结束在左肩上方还是左臂侧方,因此结束动作并非在每一次击球后都必须完成。虽然并不提倡击球动作只完成一半,或是更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把随挥动作做完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汪彦平 《网球》2008,(5):112-113
没人会喜欢不稳定、不牢靠,工作、油价、股票……谁都愿意过更为踏实安稳一点的生活。当然,大家对球拍也有同样的要求。当拍子抽击网球时,你要的不仅是手感舒适,而且还要牢固扎实,这样你才会对它产生信任,进而在赛场上获取自信。先不管你能多快地挥拍,打出怎样的旋转,假如击球时你总感到球拍不太稳定,那么比赛很可能就要遭殃。球拍制造商很清楚大家对球拍的这一基本需求。是的,他们仍在变着法子让你能更快地挥拍,以求击出更大的力量、更强的旋转,但是不牺牲球拍稳定性永远是不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4,(10):56-59
选手发球时以球拍摩擦球的侧部,就可能令发出的球带有侧旋。侧旋与上旋相结合即为侧上旋,与下旋结合即为侧下旋。带有侧旋的球落到对方台面和球拍上会产生明显的侧跳,这会增加对方接发球的判断难度,令其不易找准击球点、不易把握旋转强度而使接发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迷惑对手,侧上旋与侧下旋常被穿插使用。传统上,欧洲选手发侧旋球较多,因此接侧旋球也相对较好。正常情况下,发球时都是由外向内挥拍,因此右手握拍者发出的球带左侧旋,落台后向对方的左边侧跳,而左手握拍者恰好相反,发出的球带右侧旋,向右侧跳。而近年开始流行的“逆旋转发球”则属于非常规情况,下期再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凌空高点抽击是在凌空大力击上旋球基础上发展的更具攻击力的一种高难技术。1更具攻击性的发展型打法普通凌空大力击球的挥拍动作是从下向上,以强烈的旋转来增加攻击性;凌空高点抽击不是给球增加更多旋转而是更接近平击球。并且往往是在决定性一击时采用的进攻技术。2从上向下挥拍击球世界网坛正朝着更具攻击性的方向发展,在比赛中使用凌空高点抽击的选手也在增多。这种打法在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其挥拍轨迹基本接近水平,普通凌空大力击球因为要追求强烈的旋转,所以关键是放松地从下向上挥拍,凌空高点抽击则要求手腕放松的同时,用从上向平下扣杀的感觉去击球。  相似文献   

12.
打乒乓球每打一板后,球除了沿某一曲线飞行以外,一般同时绕某一通过球心的轴线旋转。旋转着的球的飞行路线,以及它碰到球台、球拍时的弹跳性能,都跟不转的球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乒乓球的飞行路线以及球在球台、球拍上的弹跳性能,会由于球的自转而产生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因此,回击每一板来球都必须事先弄清楚球的旋转性能,才能决定正确的打法(例如决定球拍在空间方向、挥拍方向、挥拍速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准确的发球取决于抛球的准确和击球的准确。现在我们来专门教你怎样提高击球准确性以及如何自如地给球施加旋转。第一步练习,放下球拍,只用手掌按照所练发球的种类和方法擦削球,体会感觉。如图所示,一手将球抛起,用手掌搓击球使其旋转,利用这个练习便可很容易地掌握复杂的上旋、侧旋球的挥臂动作。  相似文献   

14.
十二、力量 (一)问:何谓击球力量? 答:在力学中,一物体对另一物 体的作用叫做力。用公式来表示:力 =质量×加速度(F=Ma)。 击球力量就是指球拍对球的作 用力。 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球的重 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击球力量的 大小主要是由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决定的。挥拍的加速度越大,击球的 力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张侠 《网球天地》2013,(11):111-114
面对运动中的球,要找到正确的击球点十分困难。大部分初学者都会用球拍去寻找击球点。对于网球这种需要不断重复击球过程的运动来说,提高挥拍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球拍当你被对手来回调动,被迫出现像克里斯特尔斯这样勉强能碰到球的情况时,就不得不采用切削球进行回击。这是你此时能够获得控制与力量的唯一击球方式。克里斯特尔斯使用大陆式握拍方法,在拍头高于球的高度开始挥拍。  相似文献   

17.
在来球轨迹的延长线上拦击来球 我们这里虽然要讲截击的后拉拍动作,但实际上,所谓后拉拍动作绝对不能像打落地球做得那么大,而仅仅是提早做好转身动作,当球来到正手侧时正转;当球来到反手侧时则反转。将球拍摆在来球的高度上,乘转身肩对网的体势,以球拍拍面击球。换句话说,是在来球轨迹的延长线上,用拍面对准来球,然后就好像用手心去拦住来球一样,使球拍撞击来球。  相似文献   

18.
在尝试上旋二发时,很多选手会在身体较前的位置击球,导致无法摩擦出更多向上的旋转。这是由于他们在使用手掌抛球,球离开手的时间也过早。斯托瑟用她的手指尖持球,直到球高过肩膀的高度,才松开手指。如果你不能稳定地将球“放置”于头部后上方,则无法成为上旋发球高手。斯托瑟采用东方式反手握拍方式,让自己的手臂在发球中可以更为顺畅地击打球的后侧,自下而上刷出旋转。  相似文献   

19.
深泽 《网球天地》2013,(8):136-136
业余球友平时经常提醒自己要注意“盯球”,当球速很快时,球拍和球撞击的瞬间,你是看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你还需要盯球吗?峰瑞告诉大家,理论上说,击球者的眼睛应该自始至终不离开球,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就是球拍和球撞击的瞬间,这时,更多凭借的是感觉,而不是靠眼睛去盯球,再说看也看不清楚。二是球被击出去的瞬间,眼睛还停留在击球位置上,并没有立即随球而动,费德勒在这方面的示范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凡是接触网球有一段时间的人士都知道球拍上有一个称之“甜点”的区域,其位置有高有低,视球拍的性能而定。所谓“甜点”就是说这一区域是整个球拍上击球感觉最舒服的一个点,换一个说法就是球手如果用这“甜点”来击球就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原因是球在“甜点”处接触球拍时能够最大幅度地深入网床,接收球的冲击力,再反弹出去,理论上球速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近年来我发觉国内很多专业球手并非采用甜点来击球,而是采用球拍的中线点与拍拒之间的位置来台球,而他们的解释是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上旋。我最早发现这情况在1996年,当时看到四川省队的刘莉就是采用这方法打球,还以为只是个别球员对网球的误解,并没有放在心上,但经过最近两年,特别是最近的大半年的观察才发现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