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在任何乐器的演奏过程中,音准都是演奏者与听众关注的焦点,在乐器合奏时,音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圆号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乐器,圆号演奏的音准问题也一直都是演奏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圆号演奏的发音特点为研究基点,分析圆号演奏过程中存在的音准问题,从气息口风、演奏指法、右手控制、"内心听觉"以及校音器练习等五部分,论述如何有效把握圆号演奏中的音准,并研究演奏以前对乐器的调整以及演奏过程中的调节,以期可以对圆号演奏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琉 《教育艺术》2010,(2):23-24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形式。钢琴是极具表现力的乐器,它可以弹奏出如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来。也可以表现出流水般细腻的音乐形象,因而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与演奏者情感的表达。在创作及演奏的过程中,作曲家和演奏者以多种方式、不同层次地表达自我的生命体验,传达着钢琴音乐作品情感表现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海顿《b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音乐史上使小号正式成为独奏乐器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这部作品q-,海顿突出地体现了小号作为一件独奏乐器在这首协奏曲中的主导地位,让人们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小号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说这首作品是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号独奏作品。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艺术的语言。王旭青的《言说的艺术:音乐叙事理论导论》一书将音乐艺术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特色作为切入点,跳出了传统音乐审美模式的藩篱,使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作曲家凭借一定的音乐语言,通过设定的乐器和规定性的演奏模式,在听众的头脑中建构出虚拟的时空。音乐语言具备抒情、描绘和叙事等多项功能。从某种意义层面而言,作曲家是以“叙事”的方式使听众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源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123-126
钢琴音乐的形成是作曲家用音乐语言来表达其自身的心情、感情和愿望,把对事物的体验用各种符号记录在乐谱上,然后,演奏者再借助钢琴和其它乐器把作曲家在乐谱中所要表达的意愿,通过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注入新的生命,进行再创造,把音乐传播给听众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浅谈钢琴教学中演奏名声部音乐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这件乐器,就其音乐表现力来讲完全可以代替一个管弦乐队来表现音乐。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表现单声部的旋律,更能够演奏各种织体复杂多变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因此,学习钢琴就必须学会驾驭这件乐器来演奏多声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习演奏至少两声部,最多五声部的复调音乐作品已经成为钢琴教学中长期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已成为钢琴教学中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7.
室内乐原指在房间内演奏的小型音乐会,多出现在欧洲的皇室中,规模上有别于宏大的宗教音乐。现如今,室内乐指每一个声部均需要由一件乐器开展特定演奏活动的小型合奏音乐。圆号作为室内乐演奏中的一项重要乐器,在合奏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圆号的教学要求相对比较高。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圆号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室内乐合奏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教学人员不断对圆号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圆号属于铜管乐器家族,也称为法国号,具有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相似的音色,所以在西方管弦乐队编制中,圆号可以作为连接木管组和铜管组的桥梁1,是乐队与铜管乐队中的支柱声部,被用作重要的声部处理。因此在乐器的音色运用方面,圆号既可以吹奏出木管乐器组的柔美之音,也可以吹奏出铜管组嘹亮号角般的音响,这为圆号带来了更宽更丰富的演奏及音色处理,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视角集中在圆号的音色上,围绕它的个性与共性,对圆号这件乐器做一个简要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音乐是艺术的语言。王旭青的《言说的艺术:音乐叙事理论导论》一书将音乐艺术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特色作为切入点,跳出了传统音乐审美模式的藩篱,使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作曲家凭借一定的音乐语言,通过设定的乐器和规定性的演奏模式,在听众的头脑中建构出虚拟的时空。音乐语言具备抒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表演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情感要通过艺术实践去体验,歌唱者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将作曲家的情感进行诠释,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探求更多的情感的客观因素。联觉对应关系规律的研究为情感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让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音乐相互渗透。情感表达需要歌者自身去创造,用真正的"音乐语言"去探寻情感,让声乐作品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自然的传递给听众,并带去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钢琴这件乐器上发展民族音乐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中国有着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为钢琴这件西洋乐器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本文对我国作曲家们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以及在钢琴上如何更好的演奏民族音乐、我们又该怎样发展钢琴音乐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钢琴演奏这门学科不仅有着很强的技术性要求,且也是一门有血有肉的艺术表演,在进行演奏时需准确表现旋律,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强烈情感,但大部分学生的钢琴演奏却显得乏善可陈,不但音乐表现力较弱,且无法让听众受到触动,因此对钢琴演奏而言音乐表现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钢琴教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弹奏技能、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以及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钢琴是一种表现力极丰富的键盘乐器。学习钢琴这门技艺性很强的乐器,让学生从开始学,掌握初步的演奏技能,到演奏一定难度的乐曲,并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感情,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李立 《天中学刊》2005,20(5):136-137
钢琴是由西方传入的键盘乐器,它因音色明亮、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演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而著称.它能在协奏、重奏、伴奏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在独奏中创造丰富立体的音乐形象,其音乐表现力可谓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因此,有乐器之王的美称.正是基于钢琴在乐器中的特殊地位,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问题就越发显得重要.音乐表现力是指音乐本身的具有一定规律性、形式结构和情感内容及意境的音乐语言,通过人声或乐器来表现,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情感和想象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钢琴中的音乐表现力往往含糊不清,弹奏出的曲子没有音乐美感,缺乏生动感人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与掌握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钢琴是"乐器之王"。具有非常独特强烈的表现力,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必须将情感与作品风格及技能技巧进行完美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音乐形象。这个过程充满了创造性,并不是根据框架来照着做的。钢琴演奏技术是手段,音乐的表现力是目的。让技术支撑情感表现,将乐器和演奏技术统一起来。针对钢琴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具体的措施,个人拙见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钢琴成为学龄前儿童首选乐器的原因有许多。一是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本身就具有其他乐器无可替代的音乐表现力。二是钢琴是全部乐器中最能让儿童用舒适的坐姿来坐着弹奏的乐器。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练习钢琴,可以开发右半大脑并且提高儿童智力,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在弹琴过程中让手、眼、耳、脑、脚等各种器官协调使用,更有利于以后儿童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歌曲是可以给听众呈现画面的,很多作曲家在写歌曲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画面,只是用音乐的这种手段把画面呈现给观众,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让歌曲去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我看来,音乐画面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素。下面我将具体的分析在歌曲创作中如何用旋律、节奏、以及配器勾勒音乐画面。  相似文献   

18.
论音乐表演艺术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 ,通过乐器演奏演唱以及包括智慧在内的多种表演艺术手段 ,将音乐—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 ,传达给听众。由于音乐作品创作出来是无生命的音符 ,所以必须要通过表演者来给予他生命 ,即 :再创造。因此音乐表演艺术家的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解释 ,使音乐音响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所以表演艺术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一、在音乐表演教学中为了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首先要强调指导学生在演奏中的音乐想象力音乐表演不仅要求表演者准确借助音乐想象力 ,来把握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而且还要求表演者积极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在创…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乐器的演奏过程中,音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圆号,又叫法国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欧洲管乐器。圆号的音准相比其他乐器来讲,更加难把握。所以,把握好圆号演奏过程中的音准问题对演奏者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就演奏中圆号的音准把握做了一定的探析,期待可以对圆号演奏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可谓是难得的珍品之一,其中《琵琶行》尤为历代后人所传诵。在这首诗中,作者用饱含真情的笔触,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并结合自己仕宦失意,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除了情感描写之外,作者还运用优美的语言,结合语言与音乐的特点,借助琵琶这种乐器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无法用单纯的语言来描述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