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枫 《今传媒》2016,(12):132-133
现代社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隔阂加深、人与自然之间无法和谐共赢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精彩背后的阴影部分.如若要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不妨从前人的智慧中寻找答案.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人与万物和谐统一,重视人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这种独特的人生感悟对于解决当前的危机与困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风清 《大观周刊》2011,(26):118-1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二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则有赖于内在的道德机制来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持,只有建立良好的道德基础,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媒介伦理叙事的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范畴,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人,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人的个性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年献词     
和谐源于内心。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和谐。只有内心和谐,才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才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一个心理和谐的人,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健康的心态、慈善的眼光来认识世界,包容万物;只有内心和谐健康,方能真正实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6.
<正>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新闻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和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新闻人物的评选活动中,新闻媒体采取的短信收费行为显然不利于和谐表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目标,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实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使中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既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把档案文化融人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文化在创新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又一个奋斗目标.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互相协调的社会,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人自身的和谐.而教育权利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凸显问题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赋予了网络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和谐社会赋予教育的和谐使命,实现网络教育的和谐发展,是网络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所以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人的和谐发展,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新环境下图书馆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人的服务和被服务得以实现的,离开了人这个因素,谈图书馆的和谐环境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本文从图书馆与社会环境、馆员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主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单位中的做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结合燕山大学在构建"和谐图书馆"方面的经验,提出从努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资源建设及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和谐、办馆理念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和谐等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发展理念,并陈述了三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资本     
和谐是一种状态,和谐是一个目标,和谐是一项任务. 人与人和谐,折射社会本质;人与事和谐,显示处事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反映对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朱兵杰 《今传媒》2016,(7):80-82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城市外来人口、原住人口、新兴人口融合在新型社区之中,熟人社会被打破,生人社会已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了一系列障碍.全媒体时代下,新型社区的信息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借助新媒体优势着力打造平等参与的信息互动平台、和谐互助的服务交流平台、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以及完善的信息监测平台,构建新型社区关系,促进社区和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艳红 《新闻窗》2011,(6):25-27
传播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和必然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黏合剂。以人类的传播行为而言,传播是使人与人之间,透过信息的交换,而对其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和谐的感觉及配合行动。此种和谐的感觉或行动,也正是组成社会之要素。社会中的个人,必须是经由传播而彼此存在着和谐关系的个人,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中国思想文化中一个深刻而伟大的理念,但是中国社会追求和谐的历史过程表明,传统和谐思想始终面临着现实政治与理想世界的矛盾,面临着"德治"与"法治"的观念冲突,特别是和谐常常被赋予工具性质,只服务于特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图书馆人要促进社会和谐、构建自身和谐,就必须在那些相互冲突的观念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继英 《传媒》2021,(2):57-59
媒介教育是新媒体时代衍生的全新概念,强调的是人、媒介和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生成,而这与媒介生态学存在本质共通.就现状来讲,我国从信息生产、媒介形态到媒介使用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反映了我国媒介教育缺位的现实情况.媒介生态学则为媒介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支撑,主张在理解把握媒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人文教育和批判性思维,促使人、媒介和社会达成和谐共同体.美国作为媒介生态学的发源地,在媒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成功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重点对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美国媒介教育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必须以诚信道德为基础:民主必须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只有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人们的创造活动得到维护,创造才能得到发挥,社会才充满活力:没有诚信与法治作保护,社会秩序出现混乱,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有序也成为空话;唯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诚信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诚信档案是诚信内容的载体和记录,是人们档案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规则意识的综合体现.具体地说,诚信档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步人生态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和谐的重要性.针对现实的生态失衡、人态失调、心态失和,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逐步成为社会的价值原则、理想目标和运作航标.和谐理念在东西方思想史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化,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和谐是21世纪哲学和人类智慧关心的主题,我们国家也将建立和谐社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或制度,是促进社会包容与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使命的切实发挥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要从理念到制度安排和服务实践层面都贯穿着包容的力量与精神.服务制度中体现社会包容性,服务实践中贯穿社会包容性,图书馆应创建包容性人文环境,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图书馆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读者与图书馆的和谐。解除束缚.增强外部动力;二是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和谐,以开发内在动力。凝聚人心;三是走向社会,汲取新的养料,寻求与社会的和谐。这样,才能使图书馆融人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一、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它表现为法制健全、社会各阶层人们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人民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