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儿童剧的审美价值很重要的在于童心、童趣、童真。这也是从事儿童影视创作的人们苦苦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拍《棒棒真棒》之后,我作为导演兼摄像有着“痛苦”的认识。一、节奏的创造专家们将影视节奏视为“决定每个画面和决定整部影片的基本价值因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写关于孩子文章最难的一次,以前还有个范例,这次我们面对的是三个只有二岁半,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也是目前我们国家儿童剧中最低年龄段的电视剧,算是开个先河吧。拍摄前,剧作的未来什么样子我们都难以去想像,就连日本电影《我两岁》,大部分还是成人的东西,难怪几次剧本论证会上专家们都说:“儿童剧一是通过孩子  相似文献   

3.
儿童真人秀节目,以天真可爱的儿童为主角,以引人爆笑的童趣为内容,以妙趣横生的儿童世界为背景,以儿童独特的视角为标准,展示孩子眼里的大人世界,同时把成人观众带进童趣世界,是深受大人,孩子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5,(2):126
从《最炫民族风》到《江南style》再到《狐狸叫》,近年来我们几乎每年都会被一些神曲洗脑。一位音乐人方礼君曾指出这种洗脑神曲火热的原因:"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的,相对复杂,但《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等‘神曲’都是四四拍或者四二拍,‘咚咚咚咚’,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当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在童话《皇帝的新衣》里对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作了解析。只有孩子指出了皇帝的真实状况,那是因为孩子将皇帝视作一个人,而大人们将一个人视作一个皇帝。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只有一个,即人的世界,在大人们眼中,世界被分裂为两个,人的世界与皇帝的世界。皇帝的世界属于皇帝,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6.
一家企业报刊登一篇短评《提高干部素质新举措》,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职工们说:‘这才真正体现了职工当家做主、行使监督的权利。’干部们说:‘作为干部,就要自觉地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这次评论是对我们干部的一次极大促进,这种形式好’。”这样使用引号是用得不对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引用一个人的原话可以用引号,而引用多数人的话是不宜于使用引号的,除了入党宣誓以外,多数人不可能都说完全一样的话,特别是一字不差的话还加  相似文献   

7.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觉自惭不如。或曰:“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或曰:“俺这些‘土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是的,报社记者居高临下,经多见广,优势很多,但与基层通讯员相比,也有一些不及之处。就拿对基层的接触来说吧,虽然他们也经常深入基层,但与成年累月生活在基层的同志相比,仍不免显得有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大量闪光的题材就不一定恰恰在他们光临之际而…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上帝派来拯救大人的天使。不尊重儿童的人,是愚蠢的。对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儿童这一群体,媒介要尊重他们的权利,通过报道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如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等。良好的媒介接触和媒介启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大有好处的,有助于他们日后成为会参与表达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1933年创刊的《文学》杂志,是三十年代上海大型文学刊物中寿命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个刊物。在筹备《文学》期间,茅盾作为发起人,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怎样通过杂志给青年写作者以具体的指导。杂志创办以后,这位曾以主编《小说月报》而驰骋文坛的编辑家也有了新的感触:“事实上,开始‘人办杂志’的时候,各种计划、建议都很美妙,等到真正办起来了,就变成‘杂志办人’,那时哪容得你再实行这种‘方巾气’的‘好为人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是自渐不如。有的觉得“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有的感到“俺这些‘上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因为,基层通讯员长期泡在基层,有的甚至终生就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生活、工作。基层,就是他们的“一方土地”,地界熟,历史清、现状明。即使埋得再深的“金刚石”,他们也有机会把它挖出来,探准确“地灯戏”大有“唱”头。那么,基层通讯员应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地方戏”“唱”成“拿手戏”呢?笔者认为,除了“拍好”“常规镜头”外,还要重点“拍”好如下“镜头”: “瞬间镜头”。对基层的突发事件,报社记者往往鞭长莫及。即使闻讯起来,也可能要时过境迁,晚了三春而基层通讯员则很有可能首先听到、看到、甚至还能亲身经历到。因此,他们就可捷足先登,现场拍下那些“瞬  相似文献   

11.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1,(9):87-87
儿童耳部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 对于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耳部感染是最令人不知所措的儿科疾患之一,因为发生这种感染时,孩子哭闹、抱怨和明显的病痛让大人不能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新公布的数据,在过去15年中,儿童因耳部感染而去医院就诊的人数下降了30%。研究人员认为,家长吸烟率的下降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也都说,‘我是看着百科全书长大的’,那就是中国教育制度真正改善了”中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百科全书出版热。20卷的《世界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于近日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同样20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也在不久前的重庆书市上,推出了全面修订后的新版,而在今年晚些时候,总计32卷、6000余万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亦将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徐立军 《视听界》2009,(6):116-116
近段时间,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东方时空》栏目先后对儿童版开心网《摩尔庄园》进行了报道,引发了网上小玩家们“组团爆吧”的强烈反击,抗议和要求央视道歉。他们无法理解主流媒体的大人们对《摩尔庄园》的抨击,反讽道:“关于网游,大人们说的健康游戏是扫雷。”《摩尔庄园》的开发商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称,《摩尔庄园》是一个针对7到12岁儿童的网络虚拟社区,并不是一款单纯的网络游戏,目前已经聚合了3000万儿童用户。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读书     
大约是为了自豪,自豪于孩子的聪明和大人的家教,经常有人让他(她)的孩子─—总是三岁或四岁的样子,站在我的面前给我背诵唐诗。逢到这时,我就在心里颇为尴尬,但也只好言不由衷地赞美。 因为在我看来,这样大小的孩子是应该属于童话的。倘是背诵,不妨去背诵几首儿歌。夸耀自己的孩子已能背下唐诗百首,其实未必是好事─—至少是不那么必要。因为这样大小的孩子,还读不懂唐诗;而孩子能够读得懂的,家长们又错过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16.
感受生活     
感谢这个颇有“新概念”味道的作文题,让我回忆起我昨天的经历。如果没有它,我想我一定还在埋头苦读,而绝不会“浪费”点滴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发生在昨天──2000年10月20日这普通的一天,发生在我身边的看似普通的小事。当然也不会受到它们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一、生活不是选择题 中午放学,看见路旁有几个大人在逗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小孩子白白胖胖特别可爱。大人们一直在问小孩子:“爸爸妈妈哪一个最喜欢你呀?”“两个一样喜欢。”“那你是喜欢爸爸呀,还是喜欢妈妈呀?”小孩歪头想了一会儿,不吭声了。大家都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图画书已经成为童书出版市场上最受瞩目的板块之一,2018年其销售规模占整个童书市场的25%。成人对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亲子阅读中来。图画书是为儿童创作的艺术、写给儿童阅读的书,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日本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却发起了“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倡议,并认为人一生中除了孩子的时候要读图画书,养育孩子和步入晚年时也要读图画书。基于对图画书读者对象的疑问,本文试从亲子阅读中成人的角色定位和成人主动阅读图画书的意义两方面探讨成人作为图画书读者的可能性,并由此为图画书创作和出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9.
酷爱绘画,或是儿童的天性。我幼时也喜涂鸦。见堂兄们撇兰画竹,皴石点花,回到家里亦依样画葫芦,大涂大抹起来。当时的我,表现欲极强,画好就贴在自家墙上。大人们自会过来鼓励一番。而我,则神气十足。画好的作品,有被邻居们要去补壁的;而我,如作品已入选展出一般,更是眉飞色舞飘  相似文献   

20.
"童年":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儿童的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意义重大。西方有将儿童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传统,我们的典籍中也曾闪耀过关于“婴儿”、“赤子之心”的珍贵的思想火花;而到了今天,相对于西方,我国的儿童研究则要沉寂得多。下面讨论的两本著作,无论是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还是帕金翰的《童年之死》,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电子传媒时代我们将要和已经丧失的不仅是孩子欢乐的童年,还会是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耳边不禁又响起了鲁迅的话:“救救孩子!”这恐怕要从“大人”的自省开始。王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