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尊重学生是对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尊重”的教育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崇高体现,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育工作成熟的体现。尊重就是有爱心,尊重就是有忠心,尊重就是要专心。  相似文献   

2.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3.
"尊重的教育"视野中的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不仅使教育工作者在行为科学层面获得一种遵循,而且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理性思考。本文以“尊重的教育”为视角,审视我国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有媒体评论:“教师大计,尊重为本。”“现今的事实是,老师往往因为得不到尊重,所以才不尊重学生、不尊重教育的……教师要得到情感、待遇、权利上的尊重。”这无疑是将教师置于客体角度的人所提出的大计。别人的尊重固然重要,教师自己对教育的尊重、理解与坚守更为重要。还有人提出:“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这里既可将教师看成客体来要求,也可看成教师主体提出的自律。师德是教师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它既含有外在的要求,也含有教师自身的内在约束。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国教坛是“教师中心论”的一统天下;如今,所谓的“欣赏教育”和“尊重教育”又大行其道。某些学生备受“尊重”,在家则为“家庭小皇帝”,出外则是“校园小贵族”。总而言之,老虎屁股摸不得,摸之则“欲加之罪”矣!例如,某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校园规则(即“开班会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7.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尊重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心理资源。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3个层次组成。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教育”。  相似文献   

8.
许静 《课外阅读》2011,(10):374-374
尊重就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儿童肯定自我的开始。首先尊重教育应从“蹲下来”开始;其次尊重教育要“走进童心”;带着爱心,主动去亲近幼儿、放飞爱心,充分地信任幼儿;尊重教育要“爱到细微”、正视幼儿间的差异、照顾幼儿间的差异、立足幼儿间的差异,让每一位幼儿在教师殷殷的期待和浓浓的爱意中,都如一束束待燃的火苗,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批判旧的“师道尊严”,我们积极倡导尊重、平等和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赏识”等新理念,很多人大声疾呼.要求教师“放下管理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带上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一时间.曾经偏向教师的“权利之秤”开始向学生那边倾斜。在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活力”与“自由发展”,不敢否定学生的行为,就怕“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之中有爱迪生”。  相似文献   

10.
杨兵 《甘肃教育》2007,(10X):13-13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以树立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肯定、表扬、激励等。尊重教育对学生要持之有度,与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相结合,晓理导行,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一、珍惜、爱护、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任何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12.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教师自由的两种观点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学生(儿童)往往处于弱势。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这是亳无疑问的。然而,“人类既这样奇怪地尊重自由,又那样奇怪地缺乏对自由的尊理”,因为既然强调必须尊重学生的自由,那么教师自由也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16.
"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带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的个性;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一直倡导"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扬起隐形的翅膀;尊重家长,结成坚定的教育联盟;尊重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尊重教育规律,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尊重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情怀     
教育是工作又是事业,教师们忙忙碌碌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人们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之所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除了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他们还具有以下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宋旋 《中国教师》2009,(8):52-53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目前来看,尊重学生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和认可,并且积极地运用到了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仍有很多教师低估尊重的重要性,对尊重学生的理解表面化、片面化,因此时常陷入困惑,甚至怀疑这一原则,转过头来寻求“猫”的“威严”。因此,现在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对尊重学生进行再研究,希望能对解决尊重学生简单化、片面化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尊重学生是对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尊重"的教育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崇高体现,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育工作成熟的体现.尊重就是有爱心,尊重就是有忠心,尊重就是要专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