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是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民主“存量”的增长过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民主化、政治文化民主化、民主政治人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认清政治民主化的前提———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政治民主化、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特殊性及其内容,才能找到适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前提、特殊性及其内容出发得出的增量民主理念指导下的多元推进,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有助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政治参与的程度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保障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必然规定。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是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这一过程具有演进与进化的性质;在于强调文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目标性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党和国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同时应该看到,农民民主权利流失的状况不容忽视,文章将从制度层面探析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两者间的关系展开了辩证分析与探讨,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与目标,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依法治国中的关键内容。我党为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成果与经验,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应当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些具体而实在的成果,但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思想上和体制上的巨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手脚,减缓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权力运行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操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民主理念具有普适性,民主模式则具有特殊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民主模式,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政治权利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60年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当家作主的历程,集中展现了公民政治权利“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公民政治权利的意识转变、主体矫变、内容衍变以及实践方式巨变,透视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公民政治权利诉求。  相似文献   

9.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原则.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正是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之中的,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体现和内在要求,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推进法治化进程,实现以法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