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他除拥有现实世界外,还拥有一个更为浩瀚的精神世界。读书人通过阅读收获一缕淡然的兴致,这平凡而永恒的心境,足以构成莫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向隅而坐     
向隅而坐宁志荣读书人还有另外一个不雅的称呼,曰书呆子。以前听人这么说,便嗤之一鼻,觉得不可理喻。现在历世多年,虽还不曾盐泡水浸,脱胎换骨,却也体验到了读书人生活中的另一面,觉得世人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试想,大荒世界,浩瀚宇宙,泱泱众生,天生我材,不...  相似文献   

3.
16年前,因为有一个叫王小波的人突然去世,我得以阅读到他的小说《黄金时代》和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我因为书里面人物的乐观与苦难从笑到哭,情不自禁泪流满面.那种心灵被撼动的感觉记忆犹新,那书中作者说的一句话,从此深埋在我的心灵深处,“人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滋养人类精神的鸡汤。优秀的读物能启迪智慧、安抚灵魂、修养情操,引领人通往精神的天堂。然而,在物欲横流、出版品泛滥、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阅读似乎出现了问题。引导阅读、帮助阅读是图书馆人的天职。为文化津梁的使命,本刊特开辟“读书津逮”栏目,旨在推介优秀读物,呈现读书人的阅读人生。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人不读书就象人不呼吸空气一样不可思议。一个人可以不进图书馆,但是一个从不看书的人难以找到。一切有阅读能力的社会成员,都是图书馆的现实读者或潜在读者。图书馆拥有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经济地位的大量读者群,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广延性、复杂性和艰难性。  相似文献   

6.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伍尔芙曾戏言,给人读书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听任何建议。尽管如此,古往今来,读书人总是给人提出各式各样的读书建议。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兜售自己的看法。读书人各有癖好,喜欢读不同的书且有不同的读法,因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建议。这里刊出的三篇书评,布鲁姆迷恋于文学经典而强调阅读的精神体验,凯里专注于自己阅读个性而开导大众阅读,至于费德勒,以通俗文学的赞美者来和读者分享这一文学作品的文之悦。作为读书人,他们均为英美知名高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热心增加中国的“读书人口”。我这篇文章也想为增加国人中的“读报人口”、“读刊人口”起点作用。但我不知道例如股民读证券报是不是一种阅读。我希望阅读有超出“日常活动”的意义。人们说喜欢看“焦点访谈”、《南方周末》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闻”。据调查,“焦点访谈”的观众数以亿计。但我不太看重这数字,因为一个等着下面的电视剧的观众与朱总  相似文献   

9.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滋养人类精神的鸡汤。优秀的读物能启迪智慧、安抚灵魂、修养情操,引领人通往精神的天堂。然而,在物欲横流、出版品泛滥、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阅读似乎出现了问题。引导阅读、帮助阅读是图书馆人的天职。为文化津梁的使命。本刊特开辟"读书津逮"栏目,旨在推介优秀读物,呈现读书人的阅读人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游走于201 2上海书展与美国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之间,指出养成一个爱阅读的习惯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一个人人追新逐利的时代,读经典好书,编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书,才是读书人和出版社应该走的正途.  相似文献   

11.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我想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滋养人类精神的鸡汤.优秀的读物能启迪智慧、安抚灵魂、修养情操,引领人通往精神的天堂.然而,在物欲横流、出版品泛滥、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阅读似乎出现了问题.引导阅读、帮助阅读是图书馆人的天职.为文化津梁的使命,本刊特开辟"读书津逮"栏目,旨在推介优秀读物,呈现读书人的阅读人生.  相似文献   

13.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14.
蒋红娟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6-247
人的爱好五花八门,打鱼捞虾,养花种草,上网下棋,各有不同,读书是其中之一。人的爱好不同,日常生活和看待世界就有了不一样的态度,但相比之下,读书的爱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以它超强的传播能力,占据了年轻人阅读主流的半壁江山,也为中学生阅读、创作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等的平台。实践证明,网络阅读让学生拥有一种平等自由、舒展松弛的阅读心理,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师生互动和对话过程。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来信摘登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宝音达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长春市图书馆借阅杂志,看到贵刊,翻阅目录后,借阅了95年第11期和12期,很有可读性。我又去借前几期的,不料,不知哪些下道德的读书人,把《声屏世界》95年第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世界逐渐由阅读主导转向了交流主导.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由于技术、文化、社会等因素而导致传播的不平等是产生强迫阅读形态的根本原因.而网络颠覆了这种不平等,从而使得阅读和交流并行,交流逐渐取代了阅读,成为了时代的主体声音.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什么是真实的世界?就是人离不开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项羽这种英雄人物。当然不喜欢读书。刘邦也不喜欢读书。甚至也不喜欢读书人。不过刘邦会用读书人,项羽有范增而不会用,汉胜楚败。这也是一个原因。苏轼这两句诗倒也不尽是戏言.因为一个人把书读认真了。就忍不住要说真话。而说真话常有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坐牢贬官的苏轼当然深有体会。而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大陆.一个人甚至不必舞文弄墨说什么真话.就凭他读过几本书的“成分”。已经忧患无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