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后想一想:作者笔下的乡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从小时候到中年,从家乡到海外到  相似文献   

2.
一、类比:初定思乡情韵,除去复杂化的导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的张继笔下,乡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乡愁承载着我们记忆中温暖、传统、斑驳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为我们展示多元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留住乡愁"的情感意义和文化进路。在大众传媒中,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是留住乡愁的关键因素,乡贤文化的教育引领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力量,敬天畏地的生态文化是留住乡愁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在台湾被誉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在离开大陆后,抒写了大量的乡愁散文。在他的笔下,故园的风情,北平的庭院,旧时的琐事,亲友的笑容,年节的气氛,家乡的小吃,都成为他蕴含乡愁的对象。这些乡愁散文,言近旨远,辞浅意深,在平淡中见浓郁,于叙事中现真情。梁实秋为什么会抒写这么多蕴含乡愁的散文,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去过北方,更不知道北方农村的景象。出于开阔视野的考虑,我向大家推荐一篇我们身边的同学写的一篇作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农村、北方的农村,是不是有令我们耳目一新的风景。反观我们的笔墨,是不是也能够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画卷来。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有故乡,人人都会思念故乡。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情结。对故乡的思念,各人的表达方式不同,然而,在爱家乡这一点上,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殊途同归的。赵娟同学对故乡的深情,表现在她对故乡的一山一水的深深的眷恋之中。作者首先引用台湾乡愁诗人席慕蓉的一首乡愁诗,道出自己离别家乡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后引出对家乡山山水水的回忆。作者写山,把家乡平淡无奇的山与名山相比,意在写出它的平凡但正因为平凡,在她心中却显示出不平凡的地位。作者写山,写山的品格,写山的美丽,写山的丰饶,大山孕育出孩子的聪颖;作者写水,写水的秀美,写水的…  相似文献   

8.
巩占龙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52-53,64
支禄诗歌的乡愁情结和家园意识既表现为对家乡景物的摹写和追忆上,交织着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同时还融入了时代的内涵,上升为对自然、生命、精神家园的追寻上。另外,支禄诗歌的乡愁情结和家园意识还体现在对地域语言的运用和截取上,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方言、俗语入诗,重视对民间风物、琐事的抒写,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相似文献   

10.
望乡     
忧郁清瘦的新月 泊进窗口 泛着淡黄的乡愁 把千里外的家乡 遥望  相似文献   

11.
乡愁是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和期盼,而乡愁教育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最接地气的重要内容,且中小学校是乡愁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乡愁教育,以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家乡、爱乡亲、爱乡土的良好品质,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孤悬海隅和自我放逐的历史背景下,台湾现代派小说中的乡愁意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乡愁文学所能昭示的意义。孤绝感受和乡愁情结互相绞绕,又互相设定限度,共同呈现着被放逐者的心灵症候。白先勇小说中畸变离散的"纽约客"、"台北人",聂华苓、於梨华笔下孤独无根的人物系列,七等生、马森作品中的游荡者,均在不同向度显示出现代派小说中乡愁意识的脉动,共同塑造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风貌。  相似文献   

13.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完琦君的《桂花雨》,村子里的桂花香气早已沁入心脾,童年时的摇花乐趣也历历在目。桂花,是江浙一带常见的乔木,在作者琦君笔下,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还承载着她对故乡深深的怀念。那一抹乡愁,如烟似雾,虚无缥缈,却又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身居海外远离故土的游子而言,思乡已泛化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情感纠结。这种思乡之情在琦君的笔下却显得浅淡而深沉,并且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感情氛围。品读《桂花雨》,当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乡愁以及深深亲情。  相似文献   

14.
<正>《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走出夔门离开蜀地时写下的千古绝句,诗中用了多个地名,但依然清新明丽,渗透着淡淡的乡愁,寄予着对乡月的深情。据唐代诗词史料考证,峨眉山月为李白故乡之月,自他23岁仗剑去国离开家乡,便再也没有回去,直到61岁在安徽死去,依然念念不忘那轮峨眉山月。他曾在晚年的诗作中写道:"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首《峨眉山月歌》的构思令人叫绝,作者将乡愁蕴蓄其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乡愁?我从诗中的地  相似文献   

15.
美术活动为幼儿表现认识、抒发情感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双爱”教育。在绘画作业中,我们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了画天安门、国旗、长城等内容,教育幼儿热爱首都,尊敬国旗。通过画熊猫,让幼儿知道那是我们的国宝;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又带孩子去写生,在画家乡鳞次栉比的新住宅、美丽的雨山湖、秀丽的佳山过程中,孩子们身临家乡的美景之中,描绘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老师们设法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例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以及韩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个聚宝盆,山山有宝,盆盆有油,河河有鱼。看,在小朋友的笔下,家乡的物产是多么的丰盛啊!《维吾尔族的馕》好吃,耐贮藏,据小作者考证,还是较早的方便食品呢。《我家院子里的苹果树》,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香甜的果实,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有香甜、可口的桑子、草莓,正等着你们来品尝呢。  相似文献   

17.
距离     
我们在家乡渴望远方的风景旖旎,却在旅途中因乡愁而唱出无数哀怨的歌曲。我们在江南水乡向往黄沙漠漠的神奇,却在大漠的落日中苦苦找寻绿洲的踪  相似文献   

18.
“年老的流浪显得可怜,年轻的流浪呈现壮阔。我们流浪,因为年轻;我们年轻,所以流浪。”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了《因为年轻,所以流浪》,作者是美籍华人作家、教育家刘墉。一刹那,从文字里,我走近了一个在外漂泊人的内心,看到了字里行间那满溢的乡愁,更有那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因为“野姜花”“流浪”  相似文献   

19.
<正>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美好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或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段。什么是乡愁?可以说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写乡愁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等,现代的如冰心、三毛、席慕蓉  相似文献   

20.
月是故乡明     
正在诗人的眼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孩子的眼中,"家乡那大片大片的稻子,一刻不停地拉着我的衣襟"。尤其是海外的华人学生,他们从小跟着父母离开祖国,去到异国他乡,乡愁在他们的心中是汉字,是奶奶,是一首首童谣,是长城、故宫、颐和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