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荀子的名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善假于物”常被人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假于物”,也会收到奇妙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巧借相关材料来突破教学难点谈谈个人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2.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总是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而发的,改革的路子大致有:侧重于读书方法的传授与训练,侧重于自学,自检能力的训练,侧重于探索单元教学规律和侧重于改造现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也就是情与理.情感和认识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公关学、趣味学于一炉,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就会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感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精髓,使学生达到“喜于听、乐于学、欣于行”。  相似文献   

5.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总是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弊端而发的。改革的路子大致有侧重于读书方法的传授与训练,侧重于自学、自检能力的训练,侧重于探索单元教学规律和侧重于改造现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学习》2004,(10):42-4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源于汉,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废除于清朝末年。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整理绵延存在了1300余年。  相似文献   

8.
教学技术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继存 《宁夏教育》2005,(10):43-43
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追求,教学活动越来越技术化,技术已不是渗透或显现于教学活动的某一环节,而是已经渗透和显现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而成为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根据和标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技术化表现主要有教学目标操作化、教学过程各式化、教学评价数量化。从整体上说,教学技术只是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教学方法源自于成人教育,其基本理念是让受教育者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掌握知识。参与式教学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相比较于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也更容易使学生领悟到课堂知识的精髓。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以及班主任的经历,认为教师无论是幽默,还是严肃,只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的,也是情感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12.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5,(10):33-34
教学方式根植于教学观念,外显为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设计,落实于教学活动。下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太少,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地机械地进行训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让教学回归于实践,回归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等个儿,头发花白,带一副近视镜。朴素、儒雅、谦恭,年过花甲而精神矍铄。——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于永正,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享有盛誉的于永正,名字在各种语文教学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于永正。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要为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指导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为教学评价的进行创设条件,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了解学生在概念、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要明确如何将教学评价合理编排于小学科学教材之中,就要研究将教学评价结合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让富有魅力的语教学焕发生机,生动活泼、卓越高效的语教学来自于我们对母语的热爱,源自于我们的智慧、激情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月夜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相似文献   

19.
张文  张艳 《山东教育》2004,(16):30-31
最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执教的两节观摩课,他与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于老师的这堂课,不仅使同学们如沐春风,深受教育,也让在座的每位教师印象深刻,备受启发。于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作进…步的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形式逻辑的性质和教学的内容,阐述了寓德育于形式逻辑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及基本方法,构建了寓德育于形式逻辑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