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分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的表现特点,如利用公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或以国家、民族荣誉感为噱头刺激读者阅读;黄色暴力词汇以及惊悚低俗图片的大量运用挑动读者遐想;表达故弄玄虚,大量采用感叹号、省略号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等.文章探析微信新闻“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如移动社交媒体“快阅读”时代过分追求标题吸引力,微信新闻从业者媒体素养不高,过分迎合受众低趣味等.治理微信“标题党”应从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提高微信从业者职业道德,不为流量做“标题党”;加强培训,提高微信编辑标题制作能力和媒体素养;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和技术力量并用,加强对微信“标题党”现象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3.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常常说,“有一百个读,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见仁,智见智”.其实,由于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到新闻的再创作之中,面对同一新闻作品,同样会有形形色色的解读.了解和把握受众的二次创作规律,对于我们搞好新闻写作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本重点就受众的二次创作现象展开讨论,以期引发业界人士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行业要求记者既要博学、又要杂学。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业者要把新闻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此,记者光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还要在新闻报道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让受众换口味,才能让受众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机器人新闻的受众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从受众视角出发,以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的报道为样本,对机器人新闻的受众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思考。【结果】研究发现,受众对机器人新闻的接受意愿良好,但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形式的新闻信息,即接受意愿与行为选择并不冲突;在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中,“传统依赖”和“科技支持”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受众在接受机器人新闻时更看重新闻信息的可靠性和内容质量。【结论】研究提出,良好的科技创新背景使受众产生“智能信任”心理,进而表现出接受意愿;在不断创新新闻形式的同时,新闻工作仍需聚焦“新闻”本身,将内容放在新闻生产的首要位置;“具身”与“离身”的融合或许是机器人新闻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尹瑛 《当代传播》2003,(3):82-83
“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喊“信息过载”,有人却叫“信息匮乏”,这就是新闻信息相对过剩的表现。新闻媒体的同质竞争,新闻媒体间浅层面的联动,新闻娱乐化倾向以及网络媒体发展尚不成熟等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新闻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新闻信息量与质的不平衡导致了新闻信息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8.
张杰  张冲 《新闻世界》2013,(10):323-324
新闻专业主义,因其“自由、客观、公正”的根本理念广受新闻从业人员的推崇。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改变了新闻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受众介入了新闻生产,以公民新闻网站、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消解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的现实图景下,要实现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对分散化的受众提出专业规范的要求,需要克服报道中的主观偏见,克服消费主义对媒体的影响,而这些多多少少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观点集萃     
当代中国要警惕反智主义反智主义就是知识扯淡、知识分子臭老九或知识分子狗屁主义。个人智性生活上的反智主义,可能让你生活得更有价值。有许多知识,人人认为正  相似文献   

10.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理解的新闻背景只是着眼于新闻写作本身诠释新闻事实,烘托新闻价值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都是被动地表现新闻事实。从目前形势来看,新闻理论和实践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已经突破了狭义的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竞争正向深度上开展,“独创新闻”、“原创新闻”的概念正在取代“独家新闻”的概念,在“快速、鲜活、全面、生动”的同时,追求“高  相似文献   

12.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社会性建构决定中国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必须是创造性的“拿来主义”建构,“中国质素”的植入是保证其免于“逾淮成枳”的根本性规约.“中国质素”主要表现为党管媒体的政治维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维度以及中国新闻业传承的启蒙维度.然而“中国质素”重构不是“中国质素”的自构,而是“中国质素”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积极互动中进行建设性的重构.然而新闻专业主义“中国质素”重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这个框架具有开放性,不过,在一定历史阶段这一建构框架具有相对不可僭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就新闻媒体“人文关怀”来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人的价值、尊严以及社会公平的鼓吹;二是“受众本位”的回归。所谓“回归”就是按新闻规律,还受众主体位置,尊重受众、了解受众、帮助受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5.
夏丽丽 《新闻世界》2012,(8):294-295
新闻感官主义倾向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台湾新闻报道感官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收视率为一切的主导被认为是新闻感官主义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包括传媒的生态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动新闻”引发的质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新闻制作和媒介理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是“新闻片面”。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性,而非纯粹的立场、倾向和意见上的片面。  相似文献   

17.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18.
杨华 《新闻世界》2012,(1):13-14
新闻报道是“话语”,是意义的框选和建构。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报道,选择了“词语”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将词语在新闻话语建构中的作用归纳为定性、渲染、规范、预设等四个方面。文章认为,新闻话语给受众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从而使得纯粹的新闻客观性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黄鸿业 《传媒》2015,(4):76-78
通过随机问卷的调查和访谈,调查“反智”主义在青年群体的存在形态与发展阶段.发现“反智”的价值观念已经公开化并扩散,“屌丝”通过自嘲、戏谑、反讽的话语表达,收获挑战精英阶层话语权的快感,大众媒介的“拟态环境”则助推了亚文化“反智”的传播.要消解网络亚文化的“反智”异化影响,需要社会管理者、教育者、传媒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漫画具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表现在它更多地是为传达一种倾向和观点,在传播过程中满足了受众愉快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它传承了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所蕴涵的智慧,并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新闻漫画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应冷静面对其创作中的缺失和传播中的缺憾,如何努力改善新闻漫画发展的现状,已成为新闻漫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