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中人性思想的演变与精神管理的导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世纪末以来,管理中先后出现了“理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理论。这些理论属于简单概括性的,没有认识到人性深层次的原因,因此管理始终未能走出困境。本文对上述几种人性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提出了对人性认识的新观点,并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精神管理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浅论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与公、私两种基本所有制依存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性前提比较,指出“利己”.“利他”的人性观都有局限,应当建立与市场经济深化相适应的人性观“人性多元论”。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和合人”是立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反思西方管理人性观和因应时代变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和合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人性基础,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会通确立思想前提,在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性”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引起了部分学者关于法律是否应当提倡人性化的思考。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做事行事的基础,也是进行法律制度设计的前提。人性善恶兼有的本质使人们注意到了其在法律领域中的价值。从“人性善”出发设计法律,才能保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从“人性恶”出发设计法律,才能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损害人民的权利。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强调“性恶”的重要作用。只有既考虑到人有善的一面,又认识到人性中恶的一面,由此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本文分别介绍了“经济人”和x理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Y理论以及“复杂人”理论,分析了企业文化激励与这些人性思想及人性管理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方霞 《科教文汇》2007,(8Z):84-184
阿·伊宁的小说《纪念日》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小说故事虽然简单,蕴涵的思想却很丰富。小说体现了叔本华的“权力意志”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假设: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浩  何建坤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172-175,186
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有其对应的人性假设。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性假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人性假设与其对应的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模式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各种人性假设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人性假设与其对应的管理理论关系示意图,最后提出了“创新人”假设是以往各种人性假设的新发展,是创新管理理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周鹏宇  周红玉  唐静 《科教文汇》2009,(12):228-228
《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两书中都以动物为主角描绘了“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比较,经由两部作品中“野性”与“人性”斗争后截然不同的结果,阐述其中的寓意并分析伦敦的思想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素芳 《科教文汇》2007,(4S):184-184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问题是中西哲学中的大问题,素以难以研究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哲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然又极其重要,人只有知晓了人性是什么,才能明白该怎么活。钱穆先生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对人性论问题也极为关注,对人性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钱穆人性论观点中尤其重要的几则,做一个简要的述评。大体上讲,钱穆先生是赞成人性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天赋之而一成不变的,这与王船山的“性日生日成”观点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人性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并非自由散漫的,而且有一定的性向,即“人性向善”。另外,钱先生提出人性从发用端来看是重情的,情感的重要性要大于欲望和理智。这些观点都是他百般玩味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后“自家体贴”出来的,不同于哲学上的逻辑论证。这也使得他的这些观点质朴有余而深度不足,值得吾侪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复杂人性假说”的提出对初中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旨在把管理学中的“复杂人性假说”引入初中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共谋初中生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自适应契约人”的概念,以“自适应契约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研究了企业竞争的本质问题。认为企业的生存竞争的本质有两点,一是企业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二是企业自适应于不确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马双 《科教文汇》2008,(34):255-255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核心对80年代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从中挖掘出文学作品中人性关怀的四种形式:在揭露和批判中复苏“人性”;在反思中赞美和呼唤人性;在女性文学的探索中张扬人性;在生命意识、自然属性中完成人性觉醒。通过这种分析肯定80年代文学中的人本主义,并希望在文学创作中发扬这种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性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对生活实例中的人性的分析,揭示出人性的根源是“私”。正如作者所言,这里的“私”是一个中性词,可以随着环境和心态的变化表现为善或恶,表现为复杂多变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王福贵 《科教文汇》2009,(36):231-231
《萧萧》是沈从文湘西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表现手法上交错运用了多重对比,有力表现了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一种对“人生形式”及“人性”的探索。人性的矛盾与无奈在对比中真实彰显。本文试图从作者对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来浅析《萧萧》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管理”一词近年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对管理方式研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一项前提:对人性的假设。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假设。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一) 关于人性的种种假设 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成熟到一定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关于人性假设前提是人是机器人、经济人。它的要点有:(1)一般人天性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工人“磨洋工”是造成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天性趋向于轻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改变人才结构,图书馆在选才环节上要确立才能观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古人招贤纳士都抓住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是事业的“核心”,因此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人性,尊重人性,充分认识到对人的投入就是对事  相似文献   

18.
柳晓萌 《科教文汇》2009,(14):250-250
人性是新时期文学众多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里程的《穿旗袍的姨妈》通过一个叫“骆驼”的小男孩的视角窥探“大革命”时代的人性问题。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揭示了那个动荡年代掩盖的人性——人内心的物质和欲望;透过儿童的视角讽刺成人内心的虚伪。  相似文献   

19.
经济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如何看待人、解释人的本性,决定了管理者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方式。本文全面回顾管理心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并探讨在此人性假设下的人性行为观与管理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性,促进管理,发挥人在组织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他人即地狱”———这一惊世骇俗之言出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巨擘萨特的笔下。他在《禁闭》剧中构筑了一个地狱的封闭空间,并由此开创了“境遇剧”的先河,通过这种极具焦虑色彩和选择障碍的困境模式来完成对人性的考验。如今,愈来愈多的电影采用了类似的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警察故事2013》亦是如此。影片把整个故事空间主要架构于名为“武吧”的酒吧内,不仅推进了情节的展开,增强了故事张力,同时也构成了表现人物行为动作与人性冲突的基础。电影便在这个极度压缩的空间内进行了一次对人性的深刻拷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