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将美育融于各科教学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美育,其中数学美育首当其冲.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们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探求数学美、展示数学美、宣扬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发展数学美.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探索"融合美育",通过"赏美"、"悟美"、"创生美"三级路径来开展几何教学,以发挥数学的审美育人功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本文以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第27题为例,通过"一题一课"的形式开展"融合美育"为主线的整体设计,在鲜活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感悟数学美、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充分发掘数学知识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创新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发挥数学美育功能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说:"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都是美学的。"数学中处处洋溢着美,它集形式美、矛盾美、规律美和简洁美等于一身,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和提高认识等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绝好教材。充分发挥数学中蕴涵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融入审美体验之中,有利于他们克服学习疲劳、强化感知、刺激想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理解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挖掘数学美、展示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实施美育。让数学教学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充满美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满足与愉悦,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美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让学生在体验数学美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4,(A3):54-55
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作者在积累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美育在数学中的渗透,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美,从而达到寓美育于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说:"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他认为:"审美活动永远是创造性的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带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地发展,达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一、引导学生在数学教材中感悟美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  相似文献   

10.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美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且能有效提高学科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美育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之特征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数学素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 发挥数学美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  相似文献   

13.
把美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丰富的内容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揭示数学美 ,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揭示数学美 ,在将知识整理过程中揭示数学美 ,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结构美、逻辑美。它不仅有语言符号的简洁美,而且有定理公式的统一美;不仅有图形的对称和谐相似美,而且有思路方法的严谨奇异美。美育是心灵的体操,是智慧的风帆。那么,在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美育,实现数学的"美丽"转身呢?一、展示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  相似文献   

15.
谢淑玲 《考试周刊》2012,(41):50-50
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美更是魅力无穷。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爱美的天性,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都可以以教材本身为出发点和思考点.目前,不论现行大纲教材还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数学中都蕴含着艺术美的知识点.若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美,在美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数学知识和开发智力,陶冶美育情操,从中领悟到学数学的乐趣.下面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欣赏数学美谈几点体会. 1 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 数学教育与美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美育离不开知识的传授,而且美育有助…  相似文献   

17.
<正>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中的美和生活中的美一样处处可见。它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发现美、领略美、追求美、创造美,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中蕴含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审美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还要挖掘数学内在的美育因素,传递美的信息。数学奖是一种科学的美。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美育熏陶,以美促智,激发学习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略谈几点浅见:一、追求简单美,培养钻研能力简单美是数学美的本质之一,各类数学符号,简洁明了,不少几何定理的叙述,语言精炼,形式整齐。同时,简单性原则更是各种数学方法以简驭紧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解题时,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简捷解法时,你会感到欣喜若狂,领略一种不可言语…  相似文献   

19.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观察力,丰富想像力,发展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挖掘数学美,以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形象的、想像的直觉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数学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善于运用数学美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