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文章针对传统层状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未阐明学习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不足,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理论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学习系统动力模型。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选择促使学习系统开始运行,学习者的初始学习目标与其后的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是维系学习系统继续运行的内在动力。学习系统在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认知诊断和自适应模型四者的协同作用下向学习者不断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旨在消除学习目标与当前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值,从而使系统重新归于稳定。文章从系统动力机制视角,设计了自适应学习系统包含的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自适应模型和认知诊断模型。研究将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文章在分析移动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习者的学习位置、学习需求、网络速率以及设备电量等情景因素组成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呈现函数和呈现模型,并采用模型训练与测试方法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e-Learning自适应推荐系统是一种基于当前学习者联机行为,在线自动推荐学习对象而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反馈的系统。该系统框架是由离线模块和在线模块构成。离线模块预处理数据建立学习者模型,在线模块使用这些模型实时识别学习者目标,运用基于协作过滤的一系列推荐策略预测推荐学习对象。实验证明:由于实现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的有效分离,该系统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较快的实时响应速度,适合为大规模e-Learning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MAS和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关键技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LAN和MAS技术为基础,设计支持不同接入方式的手持设备登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网络模型;以Moodle为基础,构建支持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讨论设备识别技术、内容自适应技术和MAS应用模块开发,支持不同的手持设备进行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以协同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技术系统,是一种能够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技术要求、满足社会变革和学习创新需要的新框架。基于试验研究和量化统计,分析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情境中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学习技术系统能够支持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辅导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实现有较高程度的共享;并且支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者的群体思维操作能力和多场协同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融合,个性化学习成为当前和未来教育关注的焦点,而自适应学习系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种实践路径.在分析自适应学习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超媒体系统通用模型AEHS,引入了学习情境,构建了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型.为了提高自适应结果的精准性,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者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设备要素,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情境分组,以此为基础,通过学习者模型、领域模型和教学模型的协同作用,在自适应引擎的驱动下,生成自适应学习结果.最后,结合动态变化的时间因素,提供了个性化资源推荐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学习系统在本质上是一种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改变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的弊端,做到从传统的支持教师"教"转向为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提供自适应、个别化支持。本文首先文献综述自适应学习系统一些主要参考模型特点,然后针对其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具有扩展通用性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通用参考模型(GALSRM),分别对其组成部分用户模型、领域模型、呈现模型、自适应模型以及自适应引擎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依据GALSRM设计了自适应学习系统体系结构,并对其设计思想、适应过程及实现功能进行分析。该系统能够实现根据学习者在学习风格、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供自适应学习支持,是网络学习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E-learning学习领域,在线学习系统中大量的学习资源往往会让学习者难以及时获取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当前在线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知识水平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但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差异性、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学习导航链接的复杂性成为自适应学习环境系统构建的限制因素。因此,有必要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来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数据,进而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组织和维持在线学习系统中储存的学习资源。文章基于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聚类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学习环境框架,该框架有利于分析学习者相关数据并构建学习内容模型,为学习者提供适合自身需要的学习内容,最终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绩。随着E-learning中学习数据的日益增长,为了保证E-learning中学习者的学习质量,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大量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这也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有助于在E-learning环境中对学习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大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热点,但目前移动学习使用者涉及面仍然比较窄、成熟应用系统比较少、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持久性较低。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系统构架、系统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移动学习效果的提升面临着复杂移动情境下空间化学习的自适应挑战。文章以云计算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空间(即学习云空间)为背景,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自适应模型,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实现机制及其应用策略。研究依托iStudy的移动学习自适应系统进行应用实践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风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场依存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均使用该系统,其学习成绩没有差异;两种风格学生均认为该系统更加便捷适用,场依存型学生认为该系统更有利于促进学习。研究为促进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和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用的无线移动设备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信息检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时间的调度服务和基于坐标的定位服务被视为情境感知应用的两个基本点。目前,基于时间的情境感知服务已经应用较多,但存在不能个性化测量等问题。基于坐标的定位服务能否成为常用的基于时间服务系统的替代方法?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RSS信息检索小应用程序的用户研究显示:两种应用程序都有助于接收信息、支持学生组织自己的学习,但是在个人空间中不论基于空间的服务还是基于时间的服务,效果均不突出,而且位置信息被视作不太适宜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3.
This special issue was designed to promote an integration of mobile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by inviting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draws upon both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guide investigation into learning involving mobile devices. Five empirical articles illustrated how mobile devices afford resources to learners and how new channels of data afford researchers new insight into learning processes. Authors of two invited commentaries note the challenges involved in researching mobile learning, which unfolds across multiple contexts and can involve novel tools, multiple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 and experts. These authors propose a taxonomy that can organize research that investigates interactions amongst learners, instructors, experts, and tools across one or more physical contexts, as well as a research agenda that would empirically test and refine assumptions made by mobile learning theorists. In this commentary, the editorial team proposes that mobile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may be improved through convergence. Theories of mobile learning can be advanced by adopting practices previously employed to refin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whereas conducting research using mobile devices (and the data they provide) can further refin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learning. We illustrate these positions with examples, and consider how instruction must be designed and how learners must be prepared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learning using mobil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混合学习强调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显得异常重要。文章旨在揭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哪些潜在类别,不同类别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过程模型,以及这对于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的设计有何启示。研究首先对239名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然后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学习者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剖面类别。然后分别对三种类别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过程挖掘,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阶段的行为上;(2)中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体现出更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与更强的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需要引入自适应支持机制,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过程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5.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现有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遍存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和境脉感知技术构建移动混合式学习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得出移动混合式学习系统可以利用境脉感知功能获取有关学习者的境脉信息,从而以智能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Today, the mobile technologie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pened the door on new methods and pedagogies of learning. We are talking here about the mobile learning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es. The flipped classroom means that the activitie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taken place inside the classroom now take place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vice versa. The mobile learning and as its name suggests is done in a mobile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by mobile learners. Therefore, the context no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type of learning. Hence, the usefulness of the context-aware mobile learning systems. These systems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context dimensions to offer to the learners an adapted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ir situations.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lled Smart Enhanced Context-Aware for Flipped Mobile Learning “SECA-FML” aims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an adapted course content format based on their context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context dimensions and especially the mobile device context. The latter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ultimedia content in adaptive mobile learning. The contribution was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flipped learning in order to manage the heterogeneity of context imposed by this approach. To validate our contribution, we have developed an Android mobile application. This application has been made available to learners to try and exploit it.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ation phase, the learner is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is questionnaire, we measured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ur con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learners towards the latte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he context dimensions and specifically the device context in adaptive mobile learning is more beneficial for learners especially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8.
位置服务是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并深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作为互联网用户中最活跃群体的高校师生希望在数字校园中获得与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的位置服务。讨论了高校数字校园位置服务体系,对高校数字校园位置服务的4类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校数字校园位置服务中的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