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境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即为个体学习境脉所构成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信息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境脉学习理论重视认知的具身性、情境化和螺旋式,可为生物学教学凸显“有人、有情、有义”的原初教学意义提供良好支持。基于境脉学习的教学设计致力于知识境脉、认知境脉和教学境脉的研究,但是不再满足于知识的逻辑性、认知的发展性和教学的系统性,而是追求有效教学境脉下协调发展具身认知、理性逻辑的有序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2.
当前,运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已成为常态的教学行为.这里所说的“一境多用”,是指同一问题情境,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多次、有效的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本质,彰显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践“一境多用”?笔者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安妮  周竹  王世存 《化学教学》2023,(5):39-41+97
教师对情境脉络发展的关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境脉教学具有启发性、系统性、深刻性、高效性等特征。以义务教育阶段“二氧化碳”的教学为例,呈现了化学境脉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情境素材要突出一个“新”字;脉络设计要突出一个“清”字;案例选择要突出一个“正”字。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理论受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影响,追求个别化教学设计,摇摆于“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之间,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试图融合与互补“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历史和现实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的启示在于:引进学习理论时要对民族、文化和地域等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修正;与多学科、多流派,尤其是与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和流派的理论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该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开雁  傅芹 《教师博览》2023,(30):28-30
问题链是引发学生“三学”的动因、载体、资源。基于“三学”课堂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研发问题链。基于“三学”课堂理念,设计研发问题链要秉持关联性原则、境脉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在开发“学材”、设计“学程”、指导学法的过程中设计问题链。通过分解、引导、建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序推进,不断引导学生数学认知水平从现实发展区迈向可能发展区。  相似文献   

7.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原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原则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建构性 ,重视“情境”、“协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建构主义指导教学设计 ,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境脉教学”是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通过情境脉络发展关系将课堂板块有机联系在一起[1]。境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境脉的内部和外界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内部动机和外部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世界,当学习者在接受新信息或知识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哲学和认知心理学对于“人类如何学习”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发现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目标模式”在认识论上的不足.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和环境是相互建构的整体,而不是相分离的实体.  相似文献   

10.
郑超 《成才之路》2012,(35):40-41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对教学内容有利的教学场景或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出适合的课堂气氛。教学情境是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情境的设计既可以调节教学知识的出发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又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依附,有所着落,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践之本质,作为一种非良构性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其原则化特征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试图表明,潜在于各种教学设计实践背后的共通基础其实是两类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教学设计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从设计的视角对专家设计者的有效设计实践的一种原则性的概括与提炼,它可以从设计问题、解决方法和设计过程三个方面来高度凝炼出有效设计的基本准则。教学设计的教学原则则是从教学的视角对教学设计专家的潜在的教学原则进行总结。梅里尔的教学首要原则是目前在这个方面的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普遍重视教学有效性、关注教育质量的整体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应认识到教学设计原则的研究是颇具价值与深度的主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尽管教学设计原则是有效教学设计实践的必要条件,但从前者到后者的非充分性关系则显示,从教学设计新手成长为教学设计专家,仍是任重道远、颇为不易的过程,需要各种手段、方法的介入才能加快新手成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理念的变革,给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全新的学习模式,其课程的教学设计受学习对象、呈现方式、传输载体等的影响,需在充分考虑认知负荷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按照明确定位、界面简单、小模块呈现、随机进入、双通道、去除冗余、适当排序、情境认知等八大设计原则,设计既不增加学习者认知负荷、符合移动学习者特点和需求,又能充分发挥移动通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移动课程,实现高效的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丹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42-45
在分析1994~2007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及教学设计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技术领域教学设计研究者的关注点,指出教学设计研究者应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从教学实践问题出发进行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依据情境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有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以产品的教学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教学设计的体验和实践活动。Quest Atlantis(简称QA)无疑是这方面的最佳选择之一,因为QA的教学设计非常成功也非常独特,尤其是其设计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理念。在将QA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教学,依次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QA教学设计的体验以及QA教学设计的实践。经过对学生满意度的定量和定性调查发现:这种三阶段教学的设计总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演变为"玩中学"和"做中学"。本次革新性教学实践收获的启示是,让师范生以分散的方式独立自主地参与QA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设计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教学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学设计的发展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息息相关。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教学设计也随着出现了三种形式:程序教学、智能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教学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常人方法学的原理对教学设计的问题进行阐释,揭示了教学设计研究中的"常人"取向与"现象"取向,指出常人方法学为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与反思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具身认知主张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认知是具体的个体在实时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关于世界、心智、知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具身认知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范式上都呈现出很大不同。由于抓住了具身性这一核心特性,具身认知发现了一条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关于现实的极端观点之间的中间道路,对以往的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充性。具身认知对于我们理解学习,明确一切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意义,也为更具包容性的贯一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的认识论基础。同时,具身认知对于开展与教学活动并行的教学设计,设计整合了物理、生物与电子媒介的"认知系统"环境,对于促进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奇杰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32-34,91
从当前关于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情况来看,有必要对教学设计模式的定性与模式分类标准的选择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一致性进行深入讨论,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直接涉及到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设计模式的把握和运用。就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来讲,这一讨论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分类方法的有效性、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外部影响和分类对象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Many instructors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fields are striving to create 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eir classrooms and in doing so are frequently moving the lecture portion of their course into online video format. In this classroom-based study, we used a two group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an instructional video that incorporates a human hand demonstrating and modeling how to solve frictional inclined plane problems compared to an identical video that did not include the human h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rners who viewed the video without the human hand present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a learning test and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training efficiency than the learners who viewed the video with the human hand present. Meanwhile, those who learned with the human hand present in the instructional video rated the instructor as being more humanlike and engaging.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 for those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video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活设计动,是“教学”所内含的一种必要活动。教学设计是一种灵活的系统性活动,它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而并非是一种纯线性活动,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方案。由于实用方法和工具的缺乏,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往往很少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针对此种教育现象,用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了“教学设计决策支持系统”概念模型,旨在为推动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