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俗名大烟、烟土,又名阿芙蓉、合浦融、亚荣等,是从罂粟汁液中提炼出来的。生鸦片必须经过烧煮发酵成熟鸦片方可吸食。《中国医学大辞典》载:鸦片性酸涩温,微毒。具有调和血气,增助精神,治脘腹不和胃肠诸疾。……然长服则成瘾,耗浊血液,败精伤神,偶辍则困惫欲死。鸦片作为良药的历史比作为毒品的历史要长得多。但是当人们发现了鸦片的止痛疗效作用而进一步享用成瘾后,它便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近代中国更是因为它而深受耻辱。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日本当代最有名的报纸之一《朝日新闻》,它的报头题字出自我国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怎么会替日本当代的报纸题写报名呢?在隋唐时,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同时,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也传入日本。《朝日新闻》创办时,报头“朝日新闻”四个字,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分类法》在台湾省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由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现了“仿杜”、“改杜”、“补杜”等分类法不下三十多种,其中刘国钧先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是较重要的一种。它是1925年刘国钧先生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编制的,1929年改订出版,又于1936年增订再版.在初版自序里刘先生指出;“本法题曰中国图书分类法,盖为我国之图书作也。我国图书馆中由来有所谓新旧籍之分,其不当于事情,论之者已众,而本法编制之始即祛  相似文献   

4.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5.
9月1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今日论语》栏的《谁晦气》一文,几处提及林则徐在虎门“烧烟”的事。在该报9月12日第五版《夜光杯》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祭》一词中,也有“虎门烈焰腾腾”一句。显然,这都是将林则徐当年在虎门处理鸦片的方法弄错了。长期以来,我发现好多种报纸都曾这样弄错过。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大浮雕中的第一幅误为“焚烧鸦片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研究区域性鸦片问题和禁烟运动的专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经秦和平先生历十年寒暑著述完成,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该书资料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史志、田野调查及当事人回忆等材料,对旧中国云南省泛滥了一百年的鸦片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祸害以及人们为摆脱毒息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书共计31万字,分“种植吸食篇”及“禁烟篇”两大部分。上篇就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溯源、鸦片在云南的制作概况、清代云南地方种植鸦片的历史述略、民…  相似文献   

7.
毒品一览     
《新闻天地》2004,(9):50-50
民间又称“大烟”、“烟土”、“阿芙蓉”、“福寿膏”等。  相似文献   

8.
冯立军 《历史档案》2007,7751(1):65-73
琉球早年的医学并不发达。陈侃出使琉球时曾说,琉球“国无医药”。郑若曾在《琉球图说》中也有记载,其国“人无贵贱,皆矫健,善走耐劳,苦饥寒,不知医药,而无疾疫”。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对此亦言:“其人矫健则诚是也,盖生有膂力,耐饥渴劳苦……寒湿不能使疾也。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折。”然而,自明代以来,随着琉球与中国交往的日益增多,先进的中医药学不断传入琉球,改变了琉球“国无医药”的状况,从而促进了琉球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传入韩国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闵宽东先生推测《太平广记》传入高丽的时间在1100年至1200年之间,其把《太平御览》1100年传入高丽的时间作为《太平广记》传入高丽的时间上限,文献依据不足。本文依据《渑水燕谈录》所载高丽使者引用《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邻夫》篇“青唇”典故,并且考证相关资料,认为《太平广记》传入韩国的时间当在熙宁五年(1072)至元丰三年(1080)之间。  相似文献   

10.
罗竹风在《宗教》1984年3月号上发表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流传着“宗教是鸦片”这样一句话,好象这就是马克思对宗教所下的定义,还有人在“鸦片”之后又加上一个“烟”字,那就走得更远了。其实,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  相似文献   

11.
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我国之前,我国也有祸福因果的观念。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云:“多行不义必自毙。”《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此类观念,都是从总体言善恶之行会导致相应的祸福趋向,而并非指具体的祸福诸行必然会导致相应的祸福之报。这无疑是不错的。佛教的因果说,则与我国固有的祸福因果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善恶诸行,都会导致相应的报应。《瑜伽师地论》卷38云:“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一个人的所有思想言行,小至一念之起,一言之发,一事 之作,无不造成一种业力。这种业力,具有不报不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895年12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第二年,电影便从欧洲传入我国的上海和香港。由于电影起初没有声音,我国一般称之为“西洋影戏”或“奇巧洋画”。对于这种新奇绝妙的玩意,当时全世界的观众对其都非常着迷,一时趋之若鹜。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痛感中国影戏楼放映的影片都是外国舶来品,“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为改变这一现状,也为补充片源,提高自己创办的大观楼影戏园的利润,任景丰便动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张莉  许鑫 《传媒》2023,(8):69-72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莱比锡总汇报》于1842年12月被德国当局查封的斗争和辩论中提出了一种“人民报刊思想”,即人民报刊是人民的喉舌,表现出报刊的人民性。文艺的人民性概念,最早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一文中提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我国后,在文艺界确立了关于“人民性”的文艺思想方针导向。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我国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又称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伊文字交往由来已久,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我国伊朗学者张鸿年考证,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即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太(1304~1377)到杭州游历时,曾在运河船上听中国歌女唱一首波斯文的歌曲。后来有人根据伊本·白图太所作记录加以研究,确定其歌词是伊朗诗人萨迪的一首抒情诗。在明、清两代,萨迪的名著《蔷薇园》曾经作为我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辅助教材,进行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15.
近读报纸上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文章,遇到这样几种说法: ——“1838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将二百余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海滩”(6月9日陕西工人报《鸦片战争始末》)。——“1840年6月3日至2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英、美鸦片贩子被迫交出的20283箱(每箱120  相似文献   

16.
说到鸦片,必先说茶。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欧洲人首次知道“茶”,是在1550年。1606年,第一籍中国茶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运抵阿姆斯 特丹,也是中国茶第一次到达欧洲。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随后,南京电视台又开办了《法制园地》栏目。而这一年,我国全面普法工作也正式展开.1985年6月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即“一五普法”。要求“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要由专人负责.办好法制宣传栏目”。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家书五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是我国近代杰 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清政府中投降派诬陷革职充军新疆。浙江省博物馆藏有未曾刊布的《 林文忠公家书》一册,内载林则徐充军伊犁途中及至伊犁戍所后所作家书五通。该册家书系 学者张宗祥先生的家属捐赠。其后题跋云:“道光十八年因鸦片一役,文忠公谪戍伊犁,二 十五年起用,此五书皆获谴时家书也。诚恳细致,无粉饰之谈,读之令人怆然。甲子夏海宁 张宗祥跋。”现将其整理刊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沈炳尧  相似文献   

19.
英国鸦片在晚清茶毒中华之剧,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统计,仅1832年这一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输入中国的鸦片,竟达21985箱。这还是东印度公司造册登记的合法贸易的数额;而在广州黄埔外走私涌进的鸦片,未登记造册的,又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嗜食品中本来没有吸烟这一项,凡是烟都属洋货。烟分两类,一为烟草,即所谓谈巴菰者;一为鸦片烟,即所谓阿芙蓉者。从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很容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的毒品,俗语谓之上痛,不过前者危害较轻,后者毒性甚大而已。本来鸦片烟舶来更早,至迟在唐代就已经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并且在国内很快就有种植,但它一直作为药物煎食,不像烟草自从明万历最初由吕宋传入时起,就吞云吐雾地吸用。等到清代,国人从夷人那里学会吸用鸦片时,鸦片反倒成了新来的洋货,所以独有了洋烟的雅号。同时,因为它毒劲比烟草大得多,又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