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州之美     
提起扬州,人们不禁想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名句。从隋炀帝那里,人们知道了扬州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从韦小宝那里,人们知道扬州是个花花世界;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中,人们知道了扬州是多姿多彩的胜地。我了解扬州,是从李白的那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绝句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扬州的夏日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得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  相似文献   

3.
新近考古发现的扬州“隋炀帝陵”,受到了社会大众与部分学者的质疑。主要的三点质疑是:“陵”中出现了墓志而未见玉册,墓志中出现了“大业十四年”纪年、与“隋”国号不符的“随”字。其实考诸唐初的史实与杨广的身份,这三点质疑,正是此陵为隋炀帝陵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铁脚木鹅     
<正> 隋炀帝杨广有次到广陵(今扬州)去巡游,为了防止龙船搁浅在水浅的地方,就事先命令百姓疏通河道。龙船行到宁陵地界,还是常常碰到水浅的地方,使  相似文献   

5.
<正>隋朝末年,晋王杨广为争夺皇位,先设计废黜其兄杨勇太子之位,后又假造隋文帝遗诏缢杀杨勇继而登基为帝。杨勇死前曾放言做鬼也不会放过杨广,要"碾其肉、碎其骨,令之不得安宁"。201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而此次挖到隋炀帝陵的开发商老板就叫杨勇。所以,太子报仇,可等千年。君子报仇,十年难等乎?  相似文献   

6.
刘莉 《天中学刊》2023,(1):62-67
隋炀帝十分重视神秘文化,对其持一种既利用又控制防范的态度。在有关隋炀帝的文学作品中,神秘文化主题得到进一步渲染,使得隋炀帝故事充满了神秘与宿命色彩。隋唐五代的隋炀帝故事多借相人术为新皇登基做舆论准备;宋元时期的隋炀帝故事借世俗化的梦征指责隋炀帝必将因失德身死国亡;明清时期的隋炀帝故事则在批判隋炀帝的同时,借助轮回果报观念凸显了“情”的可贵。  相似文献   

7.
大业十四年(即义宁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一伙杀于江都(扬州)。宣告了隋王朝的灭亡,李渊很快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弒逆事件”是宇文化及一伙的单独行动,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联系、插手?李渊与这一事件有无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苏的人文历史悠久,号称文物渊薮之地。南京曾先后做过六朝、南唐、明初的国都。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都城。扬州是隋炀帝看琼花的行宫所在地;又是五代十国中杨行(宀山)所建吴国的都城。上述的封建帝王死后大都葬在江苏境内,现有资料可查的共有40多处,其中38处在苏南,6处在苏北。  相似文献   

9.
我的故乡长直沟,是皖东北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古镇前有条古汴河,又名通济渠,也叫隋唐运河。公元605年,隋炀帝欲往扬州观琼花,发动民夫百万,开挖通济渠,河长千余里,飞桥似长虹。依桥俯视,只见汴水碧波,清澈见底。游鱼浅绿水,白帆点点晴。晚霞夕照,渔歌互答。故有“汴水晴波”之说。  相似文献   

10.
1953年春,我在读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时,竟读出了疑问。在范著通史1950年初版和1951年第五版中关于“南北统一时代——隋”的一章里,是这样叙及隋炀帝杨广的穷奢极欲的:“……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贯穿扬州城中)。全渠广四十步,渠旁筑御道,两旁种柳树。从长安到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又遣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八月,一切工程完毕,广坐龙舟从洛阳出游扬州。龙舟高四层,  相似文献   

11.
话说元宵     
阴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佳节。此俗上古之时已有。《尔雅·释俗》篇载:“正月十五日曰上元,是日夜晚为岁初之良宵,故亦称为元宵。”是日定为灯节则始于隋炀帝。原来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贪游好色的君主,他听说江都(即扬州)的琼花世上绝无仅有,江都的美女都是樱桃小口,便特地于一年年初安排辇舆,启驾前来,并在此驻跸行宫,留连忘返。一日,他瞥见江都郡守之女姿容皎丽,美若天仙,便想要纳为嫔妃。但郡守之女守身如玉,坚拒不从。郡守不敢违抗旨意,百般劝说女儿进宫侍候。女儿听得心烦,抛出一语:“除非正月十五日晚间天上银河落  相似文献   

12.
历来把隋炀帝开凿运河视为暴政之一而全盘否定,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巡幸风光.这在唐朝贞观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太宗君臣为了长保大唐江山,总是从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反复说明隋亡关键在于隋炀帝是一个仁德不修的暴君,从而对隋炀帝的所为全面否定,并把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消极方面渲染得可畏可惧,直至今天,许多人仍然离不开太宗君臣的这种不全面的做法,缺乏全面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隋炀帝艳史》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作者在写作中通过大量参考唐宋笔记小说、正史及其他史料揭示出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地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该作品的人情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尤其是隋炀帝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人情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尤其隋炀帝系列历史演义小说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十年了……     
本期的“六朝研究”专栏,文章五篇,作者六人,篇幅四万余字。文章所涉的主题,民族(匈奴、鲜卑、赫连)、制度(萧梁十八班、王位继承)、人物(孙权、司马昭,以及曹操、刘备等等)、事件(孙权称帝、西晋建立)、考古(新近发现的扬州隋炀帝陵);研究运用的方法,考证推论(赫连氏先世行迹)、史料发掘(《法宝联璧序》)、比较分析(孙权称帝)、现象解说(魏晋政治)、观点商榷(扬州隋炀帝陵之真伪)。又文章的作者,年龄则老、中、青,三代兼有,地域则北京、南宁、扬州、太仓、南京,来源广泛。然则一勺见海,片叶知秋,从2004年到2013年,已经十年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六朝研究”栏目的学术指向、作者队伍、发文数量,据此可明大概矣。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由此“幸江都”是著名的历史事件。本文对隋朝人所作的四首相关诗歌进行了研究,考证出它们的写作时间、地点等本事;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诠释,既还原了事件的部分历史场景和细节,也印证了唐宋正史中的相关记载。此外,还对杨广做太子时经由颍水入淮“巡抚扬州”时的五首相关诗歌作了简要考论。九首诗歌都与皖北历史地理有关,对深入研究皖北地方文化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大语文"观念,否定了"教材就等于教学资源"的思想.据此,教师应该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我们对自身条件作了客观分析,获得了有益启示.槐泗镇是镶嵌在古城扬州北郊的一颗明珠,它南接人文景观众多的蜀冈--瘦两湖风景区,东濒舟船相连、蕴育无限生机的大运河,西处高峻神秘、文物丰厚的甘泉汉墓群.境内有省级保护文物隋炀帝陵,清代大学士、扬州学派代表阮元墓,"二七"革命烈士曾玉良墓.周边地区历史遗存更是丰富多样.学生生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周围的一切是熟悉的.而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对熟悉的东两是愿意接受的,完全可以把  相似文献   

18.
灰腾梁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屡屡成为历史上一些君王巡幸避暑的胜地。大业三年,隋炀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巡幸。该文重在探讨隋炀帝此次巡幸塞北的原因和具体规模。  相似文献   

19.
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他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文学交流融合的时代,南北诗风在他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历来治文学史者多怀疑<野望诗>非隋炀帝所作,但从考查其记录流传情况,可知是诗当为隋炀帝作无疑.它是隋代独一无二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20.
牛角挂书     
《红领巾》2009,(1):8-9
隋朝时,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隋炀帝认为他不太老实,就免了他的职。但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