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意义]数字乡村和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挖掘二者的政策关联度,探究其在政策内容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化、决策模式科学化、城乡治理精细化。[方法 /过程]基于政策信息学理论,对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的编码结果进行计算。[结果 /结论 ]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在数字技术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高,说明二者对于数字技术建设的政策需求最为相似;在经济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低,且数字乡村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需求远高于数字政府政策,说明数字乡村发展亟需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爽 《图书馆建设》2012,(3):40-42,46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保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制定合理、完善的长期保存政策来引导数字资源保存的实践。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分为综合性政策和专门性政策,这些政策都明确表示数字资源保存的使命(目的)应与大学本身的使命一致,并明确描述了保存客体(对象)的相关信息,突出了财政支持和员工等非技术因素的地位,明确指出要建立合作机制。我国数字资源保存活动起步较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保存政策相对较少。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保存使命、保存主体、保存客体、保存策略、保障机制、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数字资源保存政策。  相似文献   

3.
以老年人为代表的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建设数字包容社会的重要问题,然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却较为缺乏。为此,文章利用一项老年人样本数据(N=593),检验数字素养、数字社会参与及数字反哺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老年人数字素养整体偏低,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物理接入技能、信息搜索技能、沟通协作技能、数据安全意识和数字内容创造力;数字时代老年人在宏观层面(政府赋权、公平正义)的获得感高于个人层面(个人情感、资源获取)的获得感;数字素养正向影响老年人数字获得感;数字社会参与在“数字素养—数字获得感”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素养正向调节弱数字素养老年人的获得感,正向调节高数字素养老年人的参与度。应明确尊重老年人主体性地位的数字发展战略,构建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适老性发展方案,防止老年人获得感钝化及相对剥夺感侵蚀。  相似文献   

4.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数字人文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于2017年11月发布了《2018~2022 LIBER发展战略:研究型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了"通过完善与开发数字技能和服务,将图书馆打造成数字文化遗产与数字人文的枢纽"的战略目标,并专门成立了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DH&DCH)工作组。文章介绍了LIBER的数字人文发展策略,总结了其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工作计划、实践探索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数字化科研环境下,数字能力是学科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探索性地选择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欧盟数字能力框架编制问卷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进行研究。为学科馆员数字能力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为进一步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浏览、查询及检索评价信息、存储和管理信息、交流共享、制作内容、安全隐私、知识产权、识别数字能力差距7个维度及用户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来研究天津市高校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除横向7个维度外,根据数字能力概念,即适应数字化环境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纵向将数字能力问卷分为认知和技能两部分。[结果/结论] ①以欧盟数字能力框架为基础的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证明该问卷可以作为该领域的测量工具;②根据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可认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较高,且认知水平高于技能水平,使用新型数字工具(如绘制思维导图软件、情报分析图谱软件及专利分析软件)的能力较弱;③天津市高校图书馆正高级学科馆员在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数字笔记本、数据库提供的投稿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冀威 《图书与情报》2023,(1):138-144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拨款总额过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实现全民数字平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会,展示了美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促进数字公平的具体做法,并为该法案背景下图书馆参与实现数字公平提供了建议。《报告》启示我国图书馆在促进数字公平过程中,有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和凝聚作用、从民生出发弥合数字鸿沟等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7年5月10日,国际图联发布关于"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声明,呼吁各国决策者:支持将图书馆纳入各国政府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目标体系;认识到文献遗产资源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具体的计划为其保存提供资金;认识到图书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角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转型社会中,图书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变革性力量,“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图书馆行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引。文章梳理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解析行业数字战略的国际政策导向,提出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满足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的要求,形成开放、智慧、包容和共享的生态;数据赋能、需求牵引、数智融合、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是国外图书馆数字战略的重要方向,对重塑和融合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面向“文化强国”建设图景,应当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推动图书馆行业从制度、理念、业态和能力等方面实现自我变革,以回应国家、人民、社会、时代的要求和期盼。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困难是社会数字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剖析相关政策的内容结构,可为政策优化、数字鸿沟弥合、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过程]文章构建“政策工具—数字鸿沟—行动者”三维分析模型,对我国政府发布的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政策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编码分析,根据量化结果提出政策与实践优化策略。[结果/结论]目前政策主要运用供给型政策工具,子类工具运用有所倾斜;数字鸿沟维度侧重于解决接入沟问题、集中依赖少数政策工具;行动者类型多元但功能调动不均,部分行动者类型有待细化。可从以下路径优化:加强政策工具体系的平衡性,以需求驱动“缺位”政策工具的充分运用;以鱼渔兼授理念强化使用沟和知识沟治理,循序渐进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调动多元行动者并细化类别,挖掘行动者角色和价值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让阅读从此精采--解析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萍 《图书馆建设》2003,(1):37-39,42
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当今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各国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介绍了资源建设的原则、标准、策略、经验、体会以及网络资源采集,图像资源著录等,对市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我国图书馆界对数字资源的保护现状,笔者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例,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国家图书馆、全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含港澳台地区)及部分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关于数字资源过量下载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实际调查的38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中仅有5家设有相关规定,这种情况是由图书馆、数据库商、用户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在法律法规制定、行政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以上不足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1  
简述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环境和基础,着重归纳图书馆在中文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作用,认为“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这两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模式同样重要。最后对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a partnership between digital humanities and digital libraries is being forged, coagulating in a demand for 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s within academic libraries and an increase in the call for “Digital Scholarship Librarians.” What skills and competences are necessary for librarians to fulfill this new role? and What training allows them to develop these skill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collaborative role of the digital scholarship librarian, what this new role entails and what it means to bring the two areas of practice together. After examining current literature and job applications surrounding this role, the skills needed to fill this role are identified in a case study of a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 which operated on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with digital librarians, together making use of digital methods to answer questions specific to its field. The final section proposes a training agenda by matching current opportunities with the new skill which librarians interested in digital scholarship need to develop.  相似文献   

14.
论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的知识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数字图书馆信息报导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分别提出书目、索引和文摘的知识产权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 图书馆今后的信息报导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arlier years of the Web, libraries focused on moving services online and building digital collections, but in recent years, libraries have emerged as key players in the world of digital publishing. Librarians possess all of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act as digital publishers; they join the ranks of many others who have discovered the barriers around digital publishing are lower than ever. Library-based digital publishing solutions have matured to a point that the act of digital publishing could—and should—become a new core competency for the library profession. To explore this hypothesis, the researchers offer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assess the key roles that traditional publishers have historically offered over time. They find that librarians already possess the requisite skills to become digital publishers, and the collaborative culture of the library profession is a strength for this new role. Examples of digital publishing from two librar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offer a proof of concept. Services at these libraries include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overall Web site strategies, a content plan that emphasizes distinctive and original material, and special projects that promote digital publishing at the local level, even as they take advantage of campus- or system-level services. Researchers find that offering library-based Web publishing services can reinforce overal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also advance the status of librarie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host organizations. The comparative ease of digital publishing has opened an opportunity for librarians to follow the user as they use the Web in creative ways.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馆藏发展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中外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比较中提出对国内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出台后,政府重视民众数字素养的提升,把公共图书馆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在政府的倡导下,与公共图书馆相关的行业协会积极对数字素养教育开展研究,并以此指导公共图书馆。行业协会与商业公司合作,以资源、项目支持着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数字素养教育,以社会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专业组织对此予以声援和引导,同时政府应加大投入,引导全社会支持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现状,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美国14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数字学术的概念、数字学术支持机构设置、数字学术支持的内容与形式等。[结果/结论] 美国大学图书馆在明确数字学术概念基础上,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以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项目建设及研究、数据策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等为数字学术支持核心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学术支持。我国大学图书馆应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重视数字学术支持团队建设,重视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创新以数字学术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数字学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一项创新性服务。为了解英国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现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提供国际经验,文章解读英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RLUK)2019年调查报告《数字学术和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该报告内容涉及英国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性质与范围、基础设施、人员保障、资金来源、服务评估、馆藏数字转型、成员馆潜在合作领域等方面,具有内容详实全面、方便用户使用、基于国际对比视角、实践指导意义显著等特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服务,可从建立专门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与部门、率先开展人文学科的数字学术服务、重视数字学术服务资金筹集、建立数字馆藏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Virtually every public librar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s public access Internet computers as a role central to its mission.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why the Internet matters for public libraries, both in terms of impacts on the general public, particularly the digitally disadvantaged (part one of the article) and impacts on libraries themselves (part two of the article). Each part of this report begins with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followed by a data analysis section. In part one, the author uses the 2000 United States Census dataset to evaluate library efforts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by analyzing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of public terminals in library systems serving count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household income, households in poverty, non-white households, and non-English-speaking households. The analysis finds no disparity in the number of public computers available in areas with high and low incomes but finds a significant—and widening—disparity in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available in areas with a higher versus lower percentage of non-white and non-English-speaking households. In part two of the report, the author uses a random effects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access on library usage. This analysis finds that having Internet terminals (versus having no Internet terminal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 library's visits and reference transactions, but not on a library's circul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rnet terminal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positive or negative, on visits, reference transactions, or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